韓國喜
【摘要】步入中學,很多藏族學生感嘆越來越難學,害怕和厭惡數學,學習數學興趣低下,數學成績不理想,老師感嘆學生很難教,接受能力差,不能獨立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就是很簡單的題目也要靠老師的講解,勞心費力,學生的成績還是提不上去,這就需要老師認真分析其中原因,找到破解學生學數學難的方法.
【關鍵詞】 藏族中學生;教師威信;學習興趣;教與學
一、藏族中學生學習數學難的原因分析
1. 從小學到中學,雖然說是“雙語”(漢語和藏語)教學,但學習了六年時間,大部分學生還是漢語能力較差,在聽、讀、寫方面都存在問題,導致數學學習準備不足
課程的學習需要通過語言來形成思維,提高能力. 大多數藏族學生漢語語言表達能力一般,和老師很難溝通,一個班五十多名學生,有十多名學生聽不懂漢語,有一半多學生不能理解老師講課的內容,一知半解,不懂裝懂,無法構思和組織素材,出現思維的障礙,不能正確解決問題.
2. 基礎知識欠缺,基本功不扎實,思維呆板,靈活性不夠
有很多學生在小學就沒打好基礎,基礎是關鍵,沒有良好的基礎做鋪墊,做什么都很難,雖然老師一直在努力,但也不可一蹴而就,再加上在平時還要學習新知識,新舊知識缺乏中間紐帶,長期下去,學習狀況也會越來越差. 這樣就會導致部分藏族中學生遇到問題喜歡逃避,不喜歡動腦,也不喜歡動手,靠死記硬背和簡單的模仿來學習數學,思維不靈活,新舊知識聯系不起來,碰到題目手足無措,無從下手情況的發生.
3. 學習方式不當,沒有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生很少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看法和意見
通過我這幾年的數學教學以及從同事同行中,知道了藏族中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被動、接受式為主要特征. 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得知識,得到發展;依靠學生查閱資料、集體討論為主的學習活動很少;教師經常布置的作業多是書面練習,很少布置如觀察、制作、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學生很少有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與氛圍;課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
4. 學習習慣不正確,害怕或者厭惡數學
上課幾分鐘了,有的學生還在書包里找書,練習本、文具等沒準備好,要考老師的提醒;有的同學上課不專心聽講,注意力分散,做些小動作;有的學生認為數學難學,再學也是浪費時間,干脆不學,作業也不交. 事實也證明,不少藏族學生解答數學題時,常常出現錯誤的結果,很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或者老師的表揚,學習數學的自我效能感低,甚至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如何破解學數學難難題
(一)樹立教師的威信,爭取學生的配合
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爭取學生配合,尤為重要,而學生肯不肯配合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信不信任教師,因此要想較好地調動學生,教師必須在學生面前樹立較高威信. 首先教師自己要有這個意識,然后做好這幾點:①做好自我包裝和推銷,將自己介紹給學生.②上好第一節課,爭取第一印象.③任何時候跟學生說話無論眼神、表情、語氣和身體動作都要充滿自信和果敢,要給學生肯定唯一的回答,不能模棱兩可、猶豫不決. ④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說到底教師最終還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才能征服學生. 當老師通過努力獲得了學生的信服,他們的情緒和學習自然就會被老師調動起來. ⑤在課堂上“恩威并施”,有良好的課堂紀律,才能進行持續的教學,也更利于良好學習氛圍的養成.
(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滿激情和愛心
人是一種有感情的動物,動之以情、攻心為上是教師調動學生的重要的法寶,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都必須充滿激情和熱情,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數學的熱愛,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樂觀、積極和進取的人生態度,從而對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三)提高藏族中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老師提出的客觀要求與期望變為學生自己內在學習的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課堂上,教師要尊重、理解、信任和愛護每一名學生,態度和藹可親,把學生當成教學活動的朋友,讓學生喜歡上教師,進而喜歡數學這門課程. 對于后進生,應該循循善誘,特別注意愛護他們的自尊心,要經常運用表揚、獎勵的手段鼓勵學生,特別是那些基礎較差成績落后的學生,只要有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及時表揚,這樣做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欲望,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 這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秘訣.
(四)加強教法探索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要調動學生的興趣并不算太難,難的是長時間地維持這種學習興趣,尤其是認真地學習了一段時間后,成績沒有提高的話,興趣更難維持下去. 相反,如果教師的教學得法,學生的學習得法,那么學生學起來就相對輕松,學習的效果就好,學生就能從學習中獲得滿足和快樂,由于成功感能源源不斷地得以強化,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也就可以較長時間地維持下去.
(五)注意心理科學的應用,調整學生的情緒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尤其是信念、信心、意志、毅力、心理調節能力和自我激勵能力的培養,力求使學生具有一個積極、樂觀和平衡的心態,從而較長時間地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激情,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
提高了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學生就會喜歡這個老師,喜歡上數學課,慢慢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的學習習慣就會改變,學習方式就會轉變,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變被動為主動,學會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了,受到老師的贊揚和有了成功的喜悅,就有了獲取知識的欲望,那么學好數學就很容易了,破解學數學難的難題也就解決了.
【參考文獻】
[1]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王靜.興趣,學生最好的老師[J].中外教學研究,2005(7).
[3]鐘啟泉.新課程教師培訓精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