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 吳慶生
摘要:教師的成長需要不斷學習、教研和創新。有效教研本質上是一種有效學習,開展有效教研目的是使教師得到專業化發展。江蘇省阜寧中等專業學校不斷探索實現有效教研的方法和途徑,在有效活動模式、有效課堂教學、有效課題研究、有效學習培訓等方面不斷創新,成效顯著。
關鍵詞:有效教研;教師專業化發展;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07-0058-03
一、以有效活動模式為載體,
構建有效教研的組織體系
教研活動是學校引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專業素質并走上幸福研究之路的有效載體。有效教研不同于教育科研,它強調以校為本,研究本身所急需解決的教育問題,將教研的成果直接運用于課堂教學。有效教研也不等同于以往的教研活動,它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使教師能夠站到更高的高度審視自己的教學,從而上升到理論高度再思考教育教學問題,并且在教研中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克服個人的局限性、片面性。因此,我們要積極探索符合學校特點、體現新的教學理念的教研模式。
(一)活動開展制度化。江蘇省阜寧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阜寧中專校”)注重教研的科學管理,加強教研組織網絡的建設,從制訂實施方案、提出目標要求、明確部門職責、組織貫徹執行、進行評估反饋、建立激勵機制等方面提出目標任務和規范要求,制訂教研活動制度和考核條例。如建立每周一次教研組長例會制度,明確工作重點、落實措施、及時總結;規范教研活動日制度,排足時間,要求各教研組分別組織本組教師集中教研、研究教學、實施活動,有計劃地進行教師說課、評課、集體備課、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以及課題研究;明確集中學習、備課、聽評課制度等。學校還規定教研組對組內老師開展“九個一”活動,要求教師學習一本教育理論書籍、上一堂好課、參加一次理論測試、參加一次信息化教學能力考核、撰寫一篇高質量的教學論文、參加一次教學演講或學術報告活動、主持一次講座、帶好一個課外興趣小組、組織一次學科競賽等,且每次活動都要留有痕跡。
(二)活動流程菜單化。為了保證教研活動的質量,學校對活動流程設計了相應的菜單,既有規定動作,如組織教育理論學習、集體備課、說課評課、公開課觀摩、教學練案撰寫,又有自選動作,如問題研討、課題研究等。在自選動作菜單設計中,要求點面結合,既要有常規的研究,也要有專題的研究;既注重教學規律的總結,又突出教學的創新。
(三)活動內容主題化。精心篩選教研內容,從教學的困惑處和疑難處入手,這是有效教研的根本。每次活動確定一個主題,使活動做到有的放矢。具體做法是:將教師分成若干備課或研究小組→確定每次活動的主題→確定每次主要發言人→提出問題→共同研討→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小組發言(共享成果)→總結梳理→形成操作方案(如備課稿、教學案、練案、教改方案、教學管理建議案等),最后由記錄人整理歸納整個教研活動情況,形成教研活動小結,并將問題和解決方案進一步落實或提交,便于解決存在問題并作為決策參考。選題應注重實效和價值。
(四)活動形式多樣化。教研的形式多種多樣:說課評課、教學觀摩、反思研討、案例分析、問題會診、專題研討、教育敘事、心得交流、學術報告、論壇沙龍等。形式的確定還應注意運用現代科技和教育教學的研究成果,如推行電子化備課,建立數字教研資源庫,在網絡上開設教研論壇、個人主頁、教研博客等。阜寧中專校借鑒央視“面對面”欄目,推出“教研面對面”這一新的活動形式,即在教研活動時,由教師來主持,讓教師來講自己的教學故事、教學心得、教學反思,再由教師點評、提問,讓教師和教師面對面交流。其基本流程為:教師報名、撰寫講稿→教研組評比、推薦→教科室批準→發布海報→教師主講→“專家”點評→“觀眾”提問→發言稿整理成冊、總結評比、獎勵。每兩周舉辦一次“面對面”活動,讓教研的主體完全回歸到教師,教師完全成了教研的主人,主講教師講的是自己的教學故事(心得、反思等),聽的教師聽的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評的教師發表的是自己的觀點,教師參加教研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徹底破解了教師參與教研主動性不足、積極性不高的困局。
(五)活動評價實效化。活動不僅要重視過程的指導,更要強調反饋評價,整個過程是一個嚴密的控制系統,以保證活動的實際效果。首先,制訂教研監督和考評制度,并嚴格按照制度進行過程考評,對教研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通報和處理。其次,側重對教師的科研素質和創新成果的評價,從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目標的維度來設計評價體系,制訂評價標準。再次,建立激勵制度,如目標激勵、責任激勵、情感激勵、成果激勵等制度,把學校的考評制度與獎勵制度進行有機結合,按照教研組及教師個人在競爭與合作過程中所取得的成績大小來對集體或個人進行獎勵,以此帶動教師整體的共同發展。
二、以有效課堂教學為目標,
提高有效教研的質量水平
有效教學催生有效教研,有效教研促進有效教學。有效教研從教育觀念、教學行為的轉變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都應反映在課堂教學上。因此,要把教研活動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學科問題互動研究,共性問題專題研究,難點問題攻關研究”。可以先研后講,也可先講后研,強調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做出富有實效性的研究。阜寧中專校重點抓好三項活動。
(一)“每師一課”。這是一項面向全體教師的教學研究活動,即以教研組為單位,由教研組長負責,要求每位教師在組內上一次教學研究課,每節課都要經歷集體備課、互相觀摩、評課交流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各教研組推出幾節典型示范課例在全校集中展示,大家共同研討。每聽一節課,教師都要認真填寫“課堂教學意見反饋表”,包括聽課記錄、評課意見、反思建議等,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判斷撰寫反思及建議。這樣,不僅使授課人得到了鍛煉和展示的機會,也使廣大聽課教師從另一個角度深層次地融入到研究過程中,全體教師都能站在不同的位置對教學實踐獲得獨特的研究體驗。
(二)“點錄評課”。其基本步驟是:“點”,每天由教師代表隨機抽取2—3名教師到“點錄課教室”上課;“錄”,由學校安排專門人員對點錄課進行全程錄像;“測”,由教研組牽頭對學生進行當堂檢測,分析本節課的教學效果;“評”,在教研活動時播放教學錄像(或錄像比較),先由授課教師說課和反思,然后由同組教師點評;“改”,授課教師根據點評的建議進行整改和提高,必要時可要求重新錄像。
(三)“教改實踐”。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改革以往的“滿堂灌”教學方法,探索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型學習等教學方法,采取演示教學、實驗教學、現場教學、實踐教學等側重提高實踐技能的教學形式,著眼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著力點放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上。學校每學期評選出一批“教改先鋒”進行獎勵。
三、以有效課題研究為引領,
豐富有效教研的內涵層次
課題研究是最實在、最系統、最深入、最能集中表現教師研究主體性,也最能展示教研成果的重要標準。開展課題研究,主要是讓教師對本職工作開展研究,讓教師對教學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或實驗。課題主要特點是研究內容廣泛,切合教師實際,研究形式靈活多樣,操作簡便,周期短,見效快。因此,應引領教師致力于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的主體,可以是教師個體,也可以是教師群體。由教師選擇自己教學工作中最需要解決和最感興趣的問題,研究的程序按照提出一個問題、建立一個課題、確立一個目標、實施一項研究、形成一個成果進行。可采用“行動研究法”,即通過“確定主題→擬訂行動計劃→觀察、反思、評估→修訂計劃→實施行動→全面評價結果→撰寫研究報告”,邊實踐邊推進,重點是操作層面上的研究。
阜寧中專校按照“高視點、低起點、小切口、重探討、強互動、解難題”的原則梳理了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急需研究的近60個課題,由學校相應部門承擔任務,要求教師每人至少參與一個課題研究。學校現有省級課題3項、市級課題3項、校級課題60多項,構成了省、市、校三級課題網絡,形成了人人參與課題研究的良好局面。
四、以有效學習培訓為抓手,
搭建有效教研的拓展平臺
教師參加學習培訓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啟發形成新的思考,并在自我思考中獲得成長。因此,學校要為教師搭建學習培訓的平臺,促進教師教研能力的拓展提升,為有效教研不斷補充新的能量。
(一)促進教師自主學習。阜寧中專校以“書香校園工程”為抓手,推薦100本教師學習書目,在圖書館里開辟課改專柜,并組織教師每年訂閱一本教育理論期刊,每周印發一篇理論學習文章。與此同時,要求每位教師基于自身需要進行有選擇的學習,使學習的深度、廣度得到了進一步拓展。
(二)開展教師互動交流。學校創造機會,為教師之間開展信息交流、經驗分享和專題討論提供平臺。聘請知名專家來校進行對話交流;組織教師參加各種研討會、培訓會、學術年會,與全國各地的專家進行零距離座談,釋疑解惑;安排參加國家級、省級及出國培訓的骨干教師舉辦學術報告會,對教師進行二級培訓,要求外出培訓學習的教師必須完成“四個一”,即“一次匯報,一篇學習心得,一條合理化建議,一次示范課”;組織“教研面對面”或“教研沙龍”活動,讓普通教師談教學心得體會,進行思想碰撞,還提倡即時對話研討,不拘泥于人員多少,不拘泥于時間地點,三言兩語,各抒己見。教師通過與不同專家、學者及同行面對面的交流,收獲了不同的信息,并能在思想的碰撞中獲得認識上的融合,更新了教育觀念,轉變了教育思維。
(三)組織教師幫學活動。學校組織“青藍工程”活動,結成幫學對子,教學新手拜骨干教師為師,骨干教師拜知名專家學者為師,專業課教師拜工廠師傅為師,建立“名師工作室團隊”,促進教師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提高。暑期開展新教師崗前培訓,向他們傳輸校風、教風、基本教學理念、教學常規要求等內容。學期初組織新老教師結對子,以各種形式的公開課促進新教師盡早進入狀態以適應學校教育教學要求,如要求新教師先開“亮相課”,一兩個月后上“過關課”,之后還有“比武課”、“觀摩課”,其間穿插老教師的示范課、研究課等。
有效教研的主體是教師,只有當越來越多的教師以研究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教學實踐,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時,學校教學質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可能。開展有效教研活動,其目的是使教師得到專業發展,讓教師的價值得到升華,這是學生發展、學校發展、教育發展的潛力。因此,學校必須聚焦有效教研,構建一種新的教學研究秩序,創設一種崇尚研究、合作研究的氛圍,建立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激活教師研究動力的保障機制,讓教師真正體驗有效教研的價值,在教研中享受快樂、享受成功,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
(責任編輯:章躍一)
Abstract: Teachers' development needs continuous learning, teach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Effective teaching research, from its basic nature, is an effective learning, whose goal is to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Jiangsu Fun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ontinuously explores the methods and way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research, and makes innovation on effective activity mode, classroom teaching, project research and training, and has achieved notable accomplishment.
Key words: effective teaching researc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actical expl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