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高校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較多,獲取信息的內容更是好壞參半,高校傳統的顯性思想政治教育難以有效的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本文主要闡述的是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關鍵詞】高校 隱性思想 政治教育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077-01
隱性教育是引進概念,在我國發展的時間較短。隨著我國社會體制的發展,隱性政治思想教育已經成為高校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1.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進入我國的一個概念。進行隱性教育是通過暗示、引導等方式進行的心理意識的教育方法。具體則是指教育者為了能扭轉當前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出現被動和應付態度而進行的,教育者通過按照預定的教育內容和方案,隱藏教育的主題和教育目的,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識,將教育內容更好的融合到社會實踐中去,使受教育者能感受到教育思想的內涵。隱性教育的形成是具有獨有特點的,它的出現打破了教育的體制,使教育變得更加豐富多樣,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人性化,通過融合的方式,讓思想政治教育能融入到學生的腦中。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創新性的,是代表了先進的思想力的,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教育方式。
2.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隱性教育具有隱蔽性。人類在成長過程中思想的形成是最為復雜的,并不能單純的依照某個理論、某個人或某些人的意志順勢而成,思想的成長過程會受到外界生活環境和氛圍所影響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不可能一直生活在設定好的環境中,所以,在高校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多數情況下都是通過平時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的,通過隱蔽的方式逐步的滲入到學生的思想中。
隱性教育具有自主性與開放性。由于高校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多數情況都是處在隱蔽的環境中,并沒有十分明確要求,也沒有要求受教育者必須接受的方式呈現,受教育者一直都是處在自發的狀態中,所獲得的思想教育過程都是主體選擇和主動參與的,這個過程使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高校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是受教育者自己在非特定的時間和環境中獲得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擺脫了傳統的課堂教育的束縛,更擺脫了教育者對教育因素的控制,這與較為傳統的顯性教育有著極大的區別。高校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組成因素是進行非封閉式的教育,學生所能接觸到的各個不同因素均能成為受教育者學習的內容。高校在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還是以課堂的教育方式為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展示隱性教育的開放性,讓學生在無形中提高思想意識。
3.進行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3.1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有良好的教育環境
健康的環境,能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好的氛圍,使學生的思想不受到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高校作為育人的地方,更應該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好的環境,有效的對高校學生的思想起到正面的影響。而一些不良的氛圍也會出現在高校中,這就可能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使學生接受到不健康的思想。例如:當前已經進入到信息時代,網絡成為高校學生每天都不可或缺的環境因素,網絡上的信息資源紛繁多樣,好壞相伴,好的信息內容不但能幫助學生完成學習內容,還能給學生積極正面的思想內容,而一些不良的網絡信息則會給學生帶來不良的思想影響,這時高校的教育者就應該對網絡環境進行有效的監管,刪選出不利學生思想健康發展的網站,使學生在互聯網上獲取的都是健康的信息和正面的思想內容,進而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所以,通過有效的利用環境的變化,來為學生營造出健康向上的隱性政治思想教育環境。高校現階段進行隱性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建立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氛圍。在高校中建立起一個積極向上且富有健康情趣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高校教育者在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創造出有利于學生思想健康發展的環境氛圍,讓環境熏陶學生和感染學生具有較高效果。例如:高校要多開展關于思想道德主題的研究比賽,為學生多播放正能量的電影。學校還可以進行一些道德模范的評選,讓學生們自己發掘身邊的道德模范,校學生會及一些社團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到不同的社會服務中區,讓學生多接觸正面的校園團體等。
3.2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聯系社會實踐
現階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多與社會實踐相聯系,在社會實踐中高校學生能接觸到更多的人與事,獲得更多的政治思想內容,高校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能親身的體驗到社會的發展動向,也能更好的了解社會,同時高校的教育者也能通過社會的變化,更好的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來引導高校學生,高校教育者可以通過學生參加的社會實踐,來激發他們內心的愛國熱情,并最終能將這份熱情,轉化成為學習的動力,這樣的社會實踐能更好的展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能更好的幫助高校學生的思想在無意識中得到升華,進而能堅定正確的政治思想觀念,才能在步入到社會后,更好為社會服務,成為一個思想健康向上的好青年。例如:高校要多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化身成為社會各個行業的基層服務者,不同身份加入到社會實踐中,對學生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會變得更加的寬泛,學生能直觀的通過社會實踐感受到積極向上的思想,更好的武裝學生的政治思想。
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利用環境為學生帶來一個健康向上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空間,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能隨時都感受到社會的正面性,使他們能健康的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高校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更好的培養高校學生的思想品德,使高校學生能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鄭慶昌.高校育人的新探索[N].福建日報.2004年
[2]唐昌惠.不斷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N].貴州日報.2004年
[3]李偉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備素質[N].光明日報.2004年
[4]趙永亮,孟晶.淺析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環境[J].職業.2010年03期
[5]李文杰.發揮學習小組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林業教育.2010年01期
作者簡介:
黎惠生,男,1973年7月出生,漢族,廣東陸河縣人,本科/碩士,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講師,研究方向:政治教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