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忠
【摘要】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伴隨著農村改革發展而產生的新生事物,它的迅速發展,對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有著重要意義。為了解當前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狀況,岳陽中支組織對轄內岳陽縣進行了實地調查。結果顯示,一方面,當前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總體向好,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亟須相關政策予以支持。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調查 思考
一、總體形勢向好
岳陽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山區縣,素有“四山一水五分田”的說法。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早期岳陽設立地級市并恢復岳陽縣建制以來,境內水稻、油菜、棉花、茶葉、水果、竹木、養殖等特色農業得到快速發展。與此同時,隨著農業產業市場化的逐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應運而生,為農副產品流通牽線搭橋,向農民提供生產和科技服務信息,成為激活“三農”市場、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媒介。
(一)發展速度快
截止2013年1季度末,岳陽縣全境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46家,其中有工商注冊的達到120家,占比82%;岳陽縣轄內20個鎮(鄉)有注冊農民專業合社的19個,占比95%;其中城關、公田、鹿角、步仙、新墻、中洲、柏祥、麻塘、楊林、長湖、黃沙11個鎮(鄉)有注冊農民專業合社6個(含)以上,占全縣鎮(鄉)總數的55%。
(二)領辦主體多
1.能人大戶領辦型。占比21%。如岳陽市隆平高科種糧專業合作社長湖分社法定代表人袁耀華,既是長湖鄉糧食購銷有限公司總經理,又是長湖鄉糯谷購銷經紀人。該合作社是以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為下游客戶和農(副)產品吸納消化地,依托并掛靠具有一定實力的承貸糧食企業,通過合同訂單帶動大批農戶進行較大規模生產,借此產生社會、經濟等綜合效益。
2.科技人員創辦型。占比26%。如岳陽縣洞庭春茶葉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吳曙,同時又為岳陽縣洞庭春純天然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該公司在完成自身生產經營活動之余,通過專業合作社利用公司茶葉加工設備,積極為茶葉種植基地之外的分散型農戶進行原材料加工,達到加工設備和原材料資源的最優化利用,實現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四方共利互贏。
3.龍頭企業帶動型。占比42%。如岳陽縣喜慶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由岳陽西嶺果業開發有限公司最大股東、水果經紀人任德新兼任。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果業開發公司任德新入股以來,廣大果農注冊成立了喜慶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以果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依托,利用水果開發技術、水果包裝設備和相對固定的銷售網絡,為果農提供水果開發、水果包裝、水果集中販運資訊服務,常年助力西塘果農發家致富。
4.村級組織牽頭型。占比11%。如岳陽縣柏祥富民牲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由明淑村村民委員會組織注冊,法定代表人為村主任潘偉岳。該專業合作社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注冊成立以來,先后牽頭、帶動明淑村、柏祥鎮直至全縣的牲豬養殖業蓬勃發展。2005年,岳陽縣成為全國牲豬養殖“百強縣”,柏祥鎮成為全國牲豬養殖“明星鎮”。2012年末,柏祥鎮出欄牲豬66萬頭,其中富民專業合社內養殖戶出欄41.5萬頭,占比62.9%。
(三)覆蓋產業廣
調查顯示,岳陽縣120個已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涉及種植、養殖、農機、農村能源、林業、水利等農業產業及行業。其中,種植業占比42%,養殖業占38.5%,其他行業占19.5%。
(四)典型示范強
近年來,岳陽縣成功培育和發展了一大批農民專業合作社先進典型,充分體現了為成員服務、民主管理和謀求共同利益的合作社性質。截至2013年底,全縣共培育典型合作社12家,其中省級指導扶持典型1家,市級指導扶持典型2家,縣級指導扶持典型3家。統計顯示,近3年來,全縣農民專業合社累計推廣“三農”新品種、新技術47項(個),其中有6個(項)新品種、新技術在省內領先;聯合購買生產資料和聯合銷售達97%以上,統一培訓、修剪、機防、嫁接率達到92%;全縣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人均純收入較農民人均純收入高18.5%以上。
二、運作成效顯著
(一)打開了銷售市場
茶葉、水果等是岳陽縣近年來形成的龍頭產業。以茶葉為例,該縣黃沙街鎮出產的“洞庭春”系列綠茶、紅茶以“綠色環保無污染”著稱,但前幾年市場占有份額不大,除自食自銷外,一般僅銷往鄰近縣市。專業合作社成立并良性運作后,領辦人憑借其靈活的經營頭腦,豐富的市場信息,積極充當市場信息的“紅娘”,為不斷增多的茶農架起購銷橋梁,使全縣茶葉外銷市場逐步拓寬,市場占有率得到不斷擴大。目前,岳陽縣開發的“洞庭春”優質茶系列產品形成了長效合作的銷售網絡,在上海、北京、西安、濟南等地區設有11個銷售網點。
(二)促成了結構調整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良好運作,成為“三農”經濟的“催生”媒介,使農(副)產品變成了經濟市場上的商品,并富裕一方群眾,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朋友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的積極性。在專業合作社的有效推動下,“市場上需求什么,農民就種養什么”,全縣已形成了多個以農副產業為龍頭的特色鄉鎮。如以竹木加工為龍頭產業的張谷英鎮、月田鎮、毛田鎮、相思鄉;以茶葉為龍頭產業的黃沙街鎮、新開鄉;以牲豬養殖為農頭產業的柏祥鎮;以優質大米為龍頭產業的筻口鎮、長湖鄉、公田鎮;以水果為龍頭產業的西塘鄉、新墻鎮;以優質油菜為龍頭產業的中洲鄉、楊林鄉等。統計顯示,2010~2012年全縣竹木業加工實現產值55563萬元;水產養殖實現產值33781萬元;糧食作物實現產值73913萬元;水果實現產值51620萬元;茶葉實現產值17557萬元。
(三)增加了農民收入
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農(副)產品購銷牽線搭橋,極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調查顯示,2009年以前,岳陽縣西塘胡柚0.5元/公斤都沒人要,大量的胡柚因滯銷而積壓,甚至爛在農民家里,有的果農不愿采摘讓其自生自滅,還有的甚至將果樹伐來當柴火,以致胡柚樹一度被當地農民稱為“倒霉樹”。喜慶果業合作社注冊成立后,胡柚不僅不愁銷路,而且價格大幅上漲,2010~2011年胡柚銷售價分別漲到6.7元/公斤、7.2/公斤,每年僅胡柚一個品種就為當地果農增收6000萬元,戶平3600元。
(四)消化了剩余勞力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在帶動農村新興產業的同時,極大消化了農村剩余勞動力。每到新茶上市、水果成熟、水稻收割等季節,全縣各鄉鎮車水馬龍、商賈云集,農民紛紛從田間地頭走出來,加入到服務大軍行列,餐飲業、旅館業、包裝業、加工業等相關產業蓬勃發展,并創造就業機會3萬余個。
(五)叫響了農業品牌
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效益不可低估。一個農業品牌的造就因素有多方面,僅有好的產品質量是不夠的,必須叫響自己的品牌。而農民專業合社的領頭人正是這樣一群“吆喝者”,他們走南闖北推銷農(副)產品,成為農業品牌宣傳的主力軍。調查顯示,岳陽縣的“芭蕉扇”、“西塘柚”、“洞庭梨”、“洞庭春茶”等已進行商標注冊,成為一流品牌,并在全國各地農產品市場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存在一些問題
(一)宣傳培訓不夠
2006年出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意義、發展原則、組織管理、設立登記等都有明確規定,但由于宣傳不夠,往往停留在報紙雜志、廣播電臺和領導講話上,很多干部群眾沒有聽到,也沒看到,從而造成對發展合作社的必要性和對合作社的性質與作用認識不夠。近幾年,岳陽縣開展了一些針對合作社管理人員的培訓,但培訓人數比例過小;合作社對成員的培訓就更少,往往只有一些技術性的簡單告知。
(二)指導力度不強
一是懂合作知識的合作社輔導員過少。調查顯示,岳陽縣僅有縣委農業工作辦公室2人參加過上級組織的專業合作社管理知識系統培訓,鎮(鄉)一級基本沒有專職管理人員,指導服務很難到位。二是深入農村指導農民專業合社,進行專門服務不夠。相關管理部門每年只在年初走訪、年底考評或上級領導調研考察時到各扶持典型社“走跑馬觀花”,很難做到深入細致開展調研和指導。
(三)內部機制不善
在縣域農民專業合作社中,普遍存在內部運行機制不健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內部機構不健全、決策不民主、分配不合理等方面。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領辦者和指導者同時又是企業、事業、社團的管理者,憑借經驗管理和指導合作社,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特殊性質,帶來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運行機制的理順難題。
(四)利益關系不順
在樣本合作社成員現場走訪調查中得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利益關系不順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不能讓成員分享生產資料和購銷產品帶來的增值利潤。二是稅收減免或爭取政府資金扶持上均衡不夠。三是相當一部分合作社是以幾個能人大戶聯合發起,并作為核心成員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而小型生產者農戶參加只能是“一般成員”,“核心成員”完全按股份分紅,“一般成員”則以購銷合同結算。
(五)貸款滿足率不高
調查顯示,岳陽縣轄內4家涉農金融機構中,有3家對轄內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了信貸支持。其中縣農行對農民專業合社投放貸款2100萬元,支持合作社17家;縣聯社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投放貸款1700萬元,支持合作社14家;縣郵儲銀行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投放貸款145萬元,支持合作社3家。
四、相關對策建議
(一)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宣傳培訓力度
一是地方政府應利用各級行政組織資源,通過會議形式宣傳貫徹有關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律法規和最新政策。二是有關職能部門應結合業務工作,通過舉辦培訓班,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形式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三是通過各級黨校、高等農業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及相關涉農培訓機構開設合作社專業課程。四是通過典型示范宣傳合作知識和管理人員。五是通過合作社向成員以及農村青少年宣傳合作知識。
(二)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財政、信貸扶持力度
一是各級財政應當從農業綜合開發、農業板塊基地、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大對合作社的資金投入。二是各涉農金融機構應出臺支持合作社發展的信貸優惠政策,對符合國家農業產業政策、發展前景看好、誠信度較高、償債能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或社內成員進行積極的信貸扶持。
(三)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試點示范和總結推廣力度
地方政府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指導辦公室以及經管部門應重點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試點示范工作。要通過示范社建設,做給農民看,引導農民干,讓農民親眼看到和親身感受到合作社的作用和好處,讓合作社的領辦者知道規范的合作社應做好哪些工作。地方涉農部門如畜牧、水產、農機、農村能源、農業綜合開發、工商、稅務、林業、水利,以及農墾質監等相關部門應結合自身業務工作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