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摘 要 信息技術以互聯網為主要載體,在當今社會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在這個互聯網為主要交流媒介的時代背景下,加強對計算機的控制運用對于改善社會工作機制、促進全民范圍內的技術創新與理論創新存在著非比尋常的價值和意義。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對計算機控制技術的加強和改善,既在理論研究層面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也經歷了一個發展與過渡的歷程。
關鍵詞 互聯網 互聯網時代 計算機控制技術 發展歷程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以不可逆轉的趨向和進程改變著傳統的社會工作和社會生活,使得人們不論在物質水平上還是在理念思維上進行著不自覺的創新,并在人類文明的頁碼上實現著越高頻度的翻閱。計算機的控制技術在今天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并且在互聯網科學結晶的輔助下,形成了高速率的發展歷程。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通過改變信息傳播方式而改變了世界,同時對于計算機控制技術相關領域來說,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理論概念
計算機的技術層面可謂是多種多樣,單論起控制技術方面,就具有著科學史上的里程碑意義。計算機控制技術,究其理論概念而論,就是一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技術以及自動控制技術等多種技術手段為科學基礎,通過以計算機控制技術為核心,實現對工業生產技術的精密化運作的技術運用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主要具備用武之地的元素包括編程控制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單片機技術等各種媒介手段。也就是說,這種控制技術實質上就是針對計算機指導于生產中對生產設備的自動化控制的全部過程。這種控制技術主要通過計算機電子技術及其自動控制的能力和技術水平為重要的科學依托,輔之以編程控制與單片機技術的諸多手段來實現對生產精密化與信息自動化的高效率指導實踐的理論結晶。同時結合邏輯控制、智能控制以及順序控制的計算機控制技術可以提高生產的效率,同時保證生產質量和安全。
2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發展歷程
(1)從集中控制到集散控制的發展
計算機雖然和很多設備一樣,代表著誕生時代生產力的最發達載體與最高端發明成就,然而一樣也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又曲折的發展過程。計算機的控制技術在早期計算機問世不久的時候,主要的功能不過是在工作中實行集中控制,通過采集信號、運算處理、信息反饋并及時申報狀態燈一列亟待完成的任務,形成自身的工作能力體系。這種工作性能的實現主要以IPC為主要載體,雖然在當時取得了巨大的飛躍成就,但如今隨著控制系統復雜程度的日趨繁雜,傳統的依賴IPC技術的工作流程已經難以滿足業務量日益增加的工作效率的需求,這便需要計算機由集中控制實現朝向分散控制的及時轉變。基于這種理論認識,DCS技術便應運而生,并逐漸取代了傳統的IPC技術。這種技術就是以通訊為主要基地的中央神經系統,以擴展范圍的廣袤、安全性能的良好與工作效率的神速著稱于科學研究與技術生產領域之內。由于這種技術的存在,直接衍生出分布式的控制系統的出現和推廣。這種控制系統主要分為上位機和下位機兩大結構,前者主要負責監視集體工作,后者的任務在于及時傳遞信息情報。
(2)從封閉系統到工業現場總線的發展
DCS技術在兼容性、開放性以及目的性等各種工作需求的支配下,不斷被計算機控制技術體系賦予嶄新的內容。雖然DCS技術較之傳統技術而言,優勢是十分顯而易見的,然而如果能夠更有效和更直接地引導于工業生產,就必須促進其網絡協議的公開化和標準化,所以這就實現了封閉系統到開放性的工業現場總線格局的發展和飛躍。工業現場的總線控制系統通常被稱為FCS技術,主要功能便是實現工作格局中點到總線的方針。按照總線的方式,整個控制系統均可以實現有條不紊地運行,各種設備的工作都是一個“總線單元”,工業現場化的技術生產便能夠取代原來的封閉系統式的生產。相比于傳統的DCS技術系統,FCS技術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滿足用戶的更多要求,以其開放式的現場總線協議進行對現場工作的統籌駕馭和全面協調,最終實現成本的降低和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并實現工作流程中各個細節之間的有機協調和緊密聯系。
(3)從現場控制到企業自動化的發展
計算機的控制技術能夠滿足實用性的生產需求,這是互聯網時代下普遍性的社會基礎和技術價值,更是工業控制網絡必須遵從的根本原則。只有及時有效地進行對信號加以傳輸,才能保障工作環節的穩定與完善。現場控制指的是在活動過程中對活動現場進行控制和管理的基本過程,按照標準實施以實現對活動規范進行的有效保障與全盤肯定。這種方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實現自動化的控制,但是約束的因素仍舊是尾大不掉。所以企業自動化時代的來臨便應運而生,這是現場控制技術不斷優化和完善的必然結果。太網工業協議與技術的形成,使得企業技術自動化的應用功能有所大大提高,輔之以互聯網的有效手段,使得控制技術呈現出更加實用與可靠的性能。
3結論
科學在發展,技術在進步,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產生出的直接影響便是計算機控制技術在短暫的歷史歲月中,便經歷過三個具有跨越性意義的發展歷程和飛躍階段,不斷指導于工業生產,并在互聯網技術體系的豐富過程中,不斷賦予嶄新的科學意義。
參考文獻
[1] 苗青林.互聯網時代的計算機控制技術[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02):105-107.
[2] 王冀,王恒草,許彥鵬.互聯網時代的計算機控制技術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8(12):79-80.
[3] 王延興.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計算機控制技術[J].河南科技,2015,2(02):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