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會英
摘 要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以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為導向,必須認清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新課程改革的出發點,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 高中生 信息技術 創新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創新是一種精神,也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新能力。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是國家規定的普通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國普通高中課程結構中,技術是一個基礎的學習領域,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筆者建議做好以下幾點:
(1)積極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意識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二十一世紀的時代要求,二十一世紀需要創新型和復合型人才。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要求以自主學習、探究活動來讓學生體驗創造的歷程,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那么,中學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活動往往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這些方式不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談不上創造性和創新性。為此,教師應首先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領悟新課程思想,從根本上更新教學觀念,一改以往的那種傳統的、單一的、效率低下的教學方法。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要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習慣。我們要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個體的長處。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使他們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獲取創新能力。
(2)培養高中生信息技術創新能力的策略
二十一世紀需要學生不但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具有創新能力。這是社會的需要,也是學生自身適應未來的需要。教學的直接對象就是學生,學生是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參與程度就是評價創新與否的重要依據。
(3)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高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尋更有效的教學策略。
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創意的教學設計以及新穎的教法,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不斷探究,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同時,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積極性和效果也就有所提高。在創新學習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創新思維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在促進人的發展目標上的融合。
(4)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創新教育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努力營造和諧的、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樣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定會不斷提升。正常情況下,“課內是老師,課外是朋友”型的老師最受學生的歡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直接影響到我們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在誠然、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學生才會產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濃厚興趣,自主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才會增加。
教師的課堂語言要有藝術性,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適當的感情投資,放松學生緊張的學習心態,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只有在和諧的環境中,才能激勵學生的創新思維活動。
(5)培養學習興趣,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興趣是信息技術學習的動力,學生一旦對信息技術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他們的學習目的才會進一步明確。這樣,學習效果才會提高。學習興趣的形成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此,教師要不斷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拓寬學生的視野。比如說,運用“畫筆”,學生可以利用它來設計賀卡,送給他人;“Word文字處理”,學生可以利用它寫作文、記日記、寫通知、制課程表、寫信;“PowerPoint”,學生可以利用它來制作班級通訊錄。
(6)實施合作學習,拓展創新思維
高中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合作學習是信息技術學習的一種最好的形式。我們可以采用同伴合作、小組合作等形式,讓學生在洋溢著濃郁信息技術氣息的氛圍中和濃烈的友好關系中學習信息技術。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開發學生的創造個性,引導學生的思維創新,努力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以共同探討、共同交流的方式來交流思想。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拓展學生創新思維是一種讓學生學會尋找適合自己獨特個性的學習方式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求同存異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
(7)改變課堂模式,培養創新能力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應通過現代化的多媒體和網絡資源來使學生獲得更廣泛的信息,拓寬學生的視野。按照學生個體特征、個人的學情等為學生量身定做可行的計劃。在新型的課堂中,教師還要做好對學生的全面和公正的評價。恰當的評價能夠促進學生更主動積極地學習,同時也能促進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創新性的教學活動中去。比如在教多媒體技術時,我們要全方位地讓學生了解多媒體技術是一種能夠對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進行采集、存儲、加工或集成的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改善人機交互效果、提高信息交流效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總之,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情,通過各種教學實踐,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掌握了創新,就能贏得一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