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是一個以高科技為導向的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知識經濟,提高人力素質成為許多國家的基本國策,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不斷地去觀察、去探索、去發現、去體驗,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教學活動中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數學教學 自主學習 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56-01
21世紀是一個以高科技為導向的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知識經濟,提高人力素質”成為許多國家的基本政策,因此為21世紀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任務,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現行的教育實踐還沒能全面走向素質教育,沒有充分重視開發學生的潛能,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因擔心教學時間受影響或教學效果不好,片面地認為學生好好地聽課就行了,那么怎樣才能克服這種教學實踐的不足,更好地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呢?在認真思考和研究之后我們提出了這一課題,設想在新的教學實踐中,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教學活動中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經過充分的準備,現實驗已進入實施階段,通過一年的實驗,我們發現實驗班的同學整體呈現出創新思維活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提高,活動中學生的參與意識強烈,團結合作意識增強,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個性品質得到了充分發揮,尤其是學困生在活動中表現突出,跟蹤調查發現,這類學生在活動中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他們的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合作意識
這一學習方式更體現了該課題的優勢,新的教學實踐具有自主性、探索性、現實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因此,學生可按愛好選擇和研究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自己喜歡研究的個人感興趣的內容和方式,采用學生個人探索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必要的組織,引導、探索、交流和歸納來進行,由于新問題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學生憑借已有知識和生活積累,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小組合作能登上新知識的臺階,而且可去研究自己喜歡的物體和自己擅長的方式去探索,所以學生情緒非常高漲,小組研究氣氛十分活躍。
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先讓學生用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在統一的指令數一數、折一折、量一量、剪一剪,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這樣的教學看上去學生動手操作了,探索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實際上只是學生按老師的“指令”操作,雖然表面上熱鬧的,但學生的思維其實是被動的,沒有自主性的,而在新的教學實踐中,進行這一環節時卻別具一格,有的小組量黑板,有的小組量凳面,有的小組自帶了牙膏盒面……還有的小組用自制的長方形紙片折一折……小組里分工十分明確,每位同學都非常投入,有的的小組中兩人拉尺,一人看尺寸,一人記錄,有的小組三人數一數,量一量,一個把前三個概括和特征填寫在實驗報告中……實驗、討論、歸納、補充、爭辯、認同,十多分鐘的研究,各小組都已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每個小組都去教室各處研究表面是長方形或是正方形的不同物體,反映了學生的自主性,有量一量、折一折,數一數和剪一剪等不同的探索方法,閃爍著學生的思維火花,更體現了教學的開放性,新的知識點在學生親身體驗和自主探索中被突破了,學生們特別興奮,一個個意猶未盡,數學太有趣了,學生們期待著向全體同學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
二、引導想象,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能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革方法,不斷創新,靈活多變地采用各種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去想象。如:“王大伯家有大奶牛16頭,小奶牛9頭,小奶牛比大奶牛少7頭。”讓學生選擇其中兩個條件,提出問題,畫出線段圖,由學生編題,最后列示解答。反過來用式題,如:16-9去畫線段圖,憑想象去編各種應用題,這樣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遇到應用題會畫線段圖,列示解答。遇到式題會畫線段圖,會編應用題。較好地突破了難點,豐富了想象,根據教材的潛在因素,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精選例題,創設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誘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善于點撥,學生興趣盎然,思想活躍,而且教師在誘發學生想象時能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進行聯想、觀察、對比,從而達到了引導想象,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注重觀察,培養觀察能力
在教學中,有些式題、文字題、應用題,數學概念、數學公式等表面上相同,但實際上完全不同,如果不仔細觀察,不認真比較,學生往往容易混淆,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觀察分析,通過獨立觀察,同桌討論,小組爭論一直得出正確結論為止。通過上述過程達到深刻理解概念,熟練掌握條件和問題,弄清數量關系,找到異同處,完全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對于表面不同實質相同的題目的觀察,學生發現相同點和不同點比較困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辨別能力低,對這類題目同樣要注重觀察與比較。如:1.有6戶農戶養大豬12頭,小豬24頭。一共養豬多少頭?2.王大媽養小豬24頭,大豬12頭,一共養豬多少頭?第1題中給出了6戶這個多余條件,低年級學生往往把三個數連加。通過觀察比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
四、激活思維,發展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市一切能力的核心 ,而發展思維能力又是培養思維能力的關鍵,思維的發展,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求規律,在發現過程中產生對數學知識本身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動力因素 ,激活思維,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循序漸進,由單一思維到多角度思維,學生的創新思維活動的進行和發展有個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要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使每個學生不掉隊,這樣的教學就激活了思維,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正是當今小學數學的主要特點和改革方向,在以后的教學我們會倍加努力,力求在新世紀的數學課程改革中把這項實驗搞得更具特點,更加成功。
作者簡介:
李福國(1964-),男,吉林省大安市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