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要】在本文中我們對于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構建出生活化氣息的方式進行了探討,研究表明在入門階段采用日常現象引入、講解中結合生活、使實驗回歸到現實以及課后作業的問題融入是保持中學物理教學生活化氣息的好方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 生活化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61-02
俗話說的好,物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日常事務大多可以用物理的原理加以解釋。小到家用電器的設置和使用,大到我國航天器的發射升空等。因而如何在教學中融入這些常見的物理現象成為了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初中的教學工作者也在這方面努力做著各種嘗試,總體來說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來談談將初中物理教學與現實生活想結合的具體措施。
一、入門階段的現象引入
初中的物理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是既陌生也熟悉。說它陌生,是因為其中包含有大量的物理專業知識和概念,這是學生以前所不曾見過的,而且有的概念非常相近,稍微不注意就會造成混淆。說它熟悉,是因為所學習的知識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在小學的自然科學課程里面學過,但是稍微深入一點,學生便弄不清其中所存在的一些物理原理。因而對其來說,怎樣恰當的引入物理課題成為了教學的重點所在。事實證明,采用與生活實例相結合的方式來引入所產生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在初中物理的“摩擦力”概念引入中,我們可以從班上挑選出一名身體比較結實強壯的男生,然后挑選出一名嬌小的女生。讓穿上旱冰鞋的男生和穿著平底鞋的女生之間進行拔河比賽。讓同學們預測拔河的結果,最后對所有的同學進行追問道,為什么男生會輸給女生呢,是因為男生的力氣不夠大嗎?此時同學們紛紛就剛才看到的現象討論起來,有人說是由于鞋子的原因,而有人說這是運氣造成的結果。這時我在順勢的拋出“摩擦力”這個概念,這樣產生的教學效果比起直接切入來要好得多,同學們也能夠從這次拔河比賽中體會出更多的“摩擦力”,從而對于課堂學習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講解時期的實例闡述
初中物理的學習中存在著大量的定律需要學生去學習,這些定律不僅讀起來拗口,記憶起來也不是很方便,許多同學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打消了對于物理學習的信心。物理定律就像我國古代的文言文一樣,其闡述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內容,只要經過適當的翻譯,將其與現代生活關聯起來,理解其中的內涵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此,從在抽象的物理定律與具體的生活事務間搭建一座橋梁,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中找到突破口則為我們教學提供了一條捷徑。比如在講解到牛頓第一定律時,學生對于力只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使得物體運動的原因這一解釋感到難以理解。這時我們引入生活中踢足球的例子來說明。足球為什么會從靜止的狀態突然動起來(運動員的腳給予了足球一個向前的,改變運動狀態的力作用)、足球為什么會在空中運動這么長的時間(運動中并沒有力來維持這個狀態)、足球最后在草地上的速度會減為零(足球與草地之間的摩擦力作用使得足球的速度降為零,足球的運動狀態再一次受到力作用而改變)。如果我們以上述方式來講解牛頓第一定律中所蘊藏的規律,那么學生學習起來也就相對容易的多,學習的時效性就會有一個顯著的提升。
三、實驗過程的生活回歸
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實驗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在實驗環節中學生們可以體驗到動手帶來的快樂。但是當前的初中物理實驗存在著一個小的問題,那就是實驗過于的簡化,以至于顯得與生活脫節。本來初中的物理實驗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為藍本的,為了方便學生學習,將其進行一定的簡化,但是有時候這種實驗在簡化后反而看不到生活中的影子,偏離了原有的教學軌道。因而怎樣還原實驗的本身,讓其回歸生活,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成了我們所必須解決的問題。比如在對于摩擦力方向的判定上,同學們往往拿捏不定,我們不如擺脫現有實驗條件的束縛,邀請學生到結冰的草地上,讓其擺出加速滑冰的姿勢。學生們一只腳向前滑動,另外一只腳使勁的向后蹬地。這時人體應該受到兩個方向的摩擦力作用。而人體前進的方向正是摩擦力較大的那個方向,同學們在親身體驗這一差別之后,自然而然會做出摩擦力方向的正確判斷,這比通過簡單的物理實驗判斷出方向來要好得多。
四、習題作業中的問題融入
目前,很多學生能夠在課上對于所學習的物理知識有一個很好的掌握,但是到課后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卻難以用物理的角度去解答。這就暴露出學習初中物理是為了什么這個弊端。學習是為了什么,當然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但是現在的初中物理課程學習好像并不是以這個為出發點的,反而是以為了對付考試為主要目的,顯然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要想方設法的讓學生走出應試教育這個瓶頸,幫助他們發現和發掘這其中背后所蘊藏的物理原理。為此,在課后習題中融入與物理有關的生活現象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比如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道這樣的家庭作業,讓學生在課后統計出家中家用電器的功率,學生在完成這個作業的過程中,便會對于電功率這個概念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也可以讓學生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去查看家中的電表,嘗試著讀出上面的示數,這樣學生立馬能夠將課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技能。還可以讓學生對著這個月的用電賬單來核對下家中的用電情況,根據賬單上的數字,要求學生從用電金額中換算出實際的用電量,學會千瓦時和度數之間的相互轉換。
綜上所述,要想實現中學物理教學與生活之間的緊密結合,我們必須抓住物理教學的四個主要方面,即入門、講解、實驗及作業。在入門階段用清晰,淺顯易懂的文字描述,在講解中輔助以生活實例,在實驗課上走出實驗室的束縛,在課后的作用中加強與鞏固。只有這樣我們在教學中才能夠真正達到提高實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亮. 探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J]. 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2013(2):64.
[2]蔣少卿. 淺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J]. 中學物理(初中版). 2013(31):22.
[3]黃育浩.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淺談初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學[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3(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