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希
摘 要 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的基本特征和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高職院校只有針對校企合作創新運行的特征,構建和完善校企合作創新機制,才能促進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 高職教育 校企合作 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校企合作已成為高職教育改革創新的突破點。但總的來看。還處于初級階段,存在不少問題有待改進。究其原因,雖然是復雜多樣的,但校企合作創新機制不完善關鍵。為此,筆者特對校企合作模式作如下探討。
1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1)“企業配合”模式。顧名思義,在這種模式中,企業處于“配合”的輔助地位,它只是根據學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應的條件或協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實踐教學環節)的培養任務,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資源的方式,例如投入設備和資金幫助學校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利用企業資源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企業專家兼任學校教師,設立獎學金、獎教金等,人才培養目標和計劃主要由學校提出和制訂,并承擔大部分培養任務。目前,我國多數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中都采用這種合作模式。
(2)“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是指在高職人才培養中實行校企聯合,共同培養人才。企業不僅參與研究和制訂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而且參與實施與產業部門結合的那部分培養任務。這種模式于20 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在部分高等學校中試點,一些高職院校也參加了試點工作。
(3)“校企實體合作型”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參與高職人才培養成為企業的一部分工作和企業份內之事,企業對學校的參與是全方位的整體參與、深層參與,管理上實行一體化管理。如以設備、場地、技術、師資、資金等多種形式向高職院校注入股份,進行合作辦學,對高職院校承擔決策、計劃、組織、協調等管理職能,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參與辦學過程和學校人才培養,分享辦學效益。這種合作模式需要特別注意避免企業由于追逐利潤而出現短視行為,背離了學校引入企業參與的初衷,以提高人才培養的水平和質量。
2構建和完善校企合作創新機制的基本途徑
2.1加強學習,轉變理念,創新認識機制
認識機制是指通過一定方法和途徑提升人們對校企合作創新的認識,轉變理念,以推動創新行為,實現創新目標的內在機理。因此,合作各方必須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轉變理念、共同努力為校企合作創新營造長效機制。根據我國的國情和高職教育的現實,完善校企合作創新機制應通過宣傳、學習和培訓來轉變理念,樹立三個新理念。一是正確認識高職教育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樹立高職教育是發展我國社會經濟生力軍的新理念;二是正確認識我國校企合作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樹立“高職教育的創新必須以市場為平臺,以
校企合作創新為龍頭”的新理念;三是要正確認識到校企合作創新的復雜性,將校企合作創新與市場創新、技術創新、材料創新等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人才培養鏈為紐帶來提升校企合作創新的總體水平。
2.2加大改革,優化組合,健全運行機制
完善運行機制是校企合作創新順利運轉的前提,它涉及到校企合作創新的宏觀環境狀況、教育體制的改革、產權結構的變化、微觀主體的塑造和政府的政策指導等要素。健全運行機制。首先要加強政府的支持和引導,政府有關部門要針對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創新的現狀和問題,積極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支持和指導。其次,要加大高職教育體制和企業機制的改革力度,徹底改變校企分割,各自為陣的現象,依托行業,通過股份制和集團化等途徑建立統一的高職教育
體系。最后,要積極培育創新主體。要大力開展資本營運,通過“購、并、轉”等方式不斷優化組合企業,擴大企業規模,為完善校企合作創新的運行機制奠定基礎。
2.3協調利益、合理分配、完善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是促進校企合作創新的推進器,我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現狀說明,我國校企合作創新的激勵機制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完善。第一,要處理好競爭與合作之間的關系。如前所述,競爭是校企合作創新的主動力,理應是競爭壓力大,創新動力也就越大,但由于校企合作各方的競爭特點和目標不同,很難形成校企合作創新的合力,因此,合理規劃校企合作創新的目標,使各方明確自己的競爭目標和利益是建設校企合作創新機制的重點。第二,要協調好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關系。要加大體制改革力度并給予政策支持,協調好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關系是促進校企合作創新的重要途徑。最后要加大政策激勵的力度。政府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以形成較完善的激勵機制。
2.4健全法制,保護創新,加強調控機制
根據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創新機制的內容和要求,其調控機制的構建應重點抓好宏觀與微觀二個層面工作。
(1)健全推動校企合作創新的宏觀調控機制
為了規范校企合作創新,政府應通過政策和法律加以調控,其主要措施是:一是完善政策法規體系,規范校企合作創新的行為。二是制定高職教育發展的長期規劃,運用各種政策和信息手段對校企合作創新進行政策指導和信息引導,為校企合作創新明確方向和目標。三是采取各種手段和措施,積極引導合作各方通過創新聯盟、產學研相結合等形式開展聯合創新。
(2)完善學校和企業內部調控機制
其主要措施是:一是加強現代企業法人治理機制的建設,明確責權利關系,通過規章制度來規范創新活動,形成長效機制。二是加大改革力度,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使學校能根據校企合作創新的需要調整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和專業設置等,并自主決定辦學模式和管理制度,以實現校企合作創新的自我調控。三是建立風險預警體系,進行風險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校企合作創新的風險損失,以提升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創新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