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菊萍 潘時常 李丕基 焦金芝 李占國
摘要概述了鄉村旅游的涵義及類型,分析了鄉村旅游發展的制約因素,并從制定規劃、推動多元投資、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旅游;制約因素;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S73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1-00164-01
作者簡介朱菊萍(1973-),女,江蘇泰州人,助理研究員,博士,從事農業經濟管理研究,Email:zhu_juping2009@163.com。
收稿日期20131209隨著人們回歸自然意愿的增強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旅游逐漸被廣泛接受。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全國鄉村旅游景區(點)年接待游客量超過8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2 400億元,從業人員超過2 800萬,占整個農村勞動力的比重為6.9%。發展鄉村旅游,既對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更新農民思想觀念具有重要意義,又是新形勢下破解“三農”問題、縮小收入差距、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途徑。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后,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但仍面臨規劃缺位、體驗型產品少、基礎設施薄弱等諸多制約因素,影響了鄉村旅游經濟與社會功能的發揮。鑒于此,筆者從制定科學合理的鄉村旅游規劃,推動多元投資鄉村旅游,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對策建議,以期推動我國鄉村旅游又好又快地發展[1]。
1鄉村旅游的涵義及其類型
鄉村旅游是以農村自然風光、人文遺跡、民俗風情、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及農村環境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為目標市場,滿足旅游者的休閑、度假、體驗、觀光、娛樂等需求的旅游活動。簡而言之,鄉村旅游就是“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購農家物”,從內容到形式都是以自然生態和個性多樣為最大特點,滿足現代都市人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愉悅身心的需求。例如,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以江南農耕文化為前提,利用水塘、林田、新村、物產、歷史、民俗等不同資源,經過包裝與整合,形成自然生態、人工生態、田園風光、農家餐飲、鄉村風情、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不同層次的旅游產品形態與結構,使之具有觀光、度假、休閑、娛樂、美食、康體、科普、會展等多種功能,深受附近上海、蘇州等長三角都市游客的歡迎。
鄉村旅游產品按照發展歷程、特點、功能可以分為不同類型,從功能角度可劃分為:觀光游覽型旅游產品(如花卉農園觀光、古鎮和古村落觀光等)、鄉村生活體驗型旅游產品(民俗風情體驗游、親子溫馨體驗游、動物親近體驗游等)、休閑度假型旅游產品(如家庭度假游、療養度假游、學生夏令營等)、康體保健型旅游產品(森林浴、日光浴、捕魚、垂釣、騎馬、遠足等);從開發形態可以劃分為“農家樂”型旅游產品、特色村落型旅游產品、農業生態園型旅游產品、景區型旅游產品等。鄉村休閑產業是休閑和農業融合的產物,其核心是在物質經濟的主干上嫁接體驗經濟,收獲審美附加值。
2制約因素分析
2.1認知度不足,規劃缺位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鄉村旅游資源尚未制定系統開發規劃,且開發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傾向,一些鄉村旅游區仍處在建設的初期,雖已投入使用,但設施不完善,項目簡單粗糙且缺乏文化和教育內涵,游客逗留時間短,資源利用率低,尚未形成群體優勢,鄉村旅游資源知名度不高、競爭力和吸引力不強。鄉村旅游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從整個區域發展、新農村建設、產業結構調整、休閑特色打造、配套設施建設、客源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進行總體設計,形成自身的品牌,否則鄉村旅游發展難以避免陷入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布局不合理、建設隨意性大和項目雷同的窘境。
2.2開發力度小,體驗型產品少總體來說,鄉村旅游開發建設力度小,雖然也出現了“休閑農業”和“體驗農業”的招牌,但景區(點)在開發的內容和形式上缺少特色和創新,實際已開發的大部分景區項目仍停留在觀光果園、花卉園、蔬菜園等初級產品上,而民風民俗、農事活動、鄉村文化等資源參與性、體驗性深度開發明顯不足,游客僅限于“看看、拍拍、摘摘”,實際參與的層面較淺,各種活動體現的文化性缺失,滿足不了游客休閑深層次的需求[2]。
2.3資金、人才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薄弱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尤其資金投入不到位。鄉村旅游具有投資回報周期長的特點,因而投資者不太愿意將資金投入到見效不快的鄉村旅游開發中,導致特色資源不能充分發揮,抑制鄉村旅游的發展。同時,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相對比較薄弱,雖然通村公路基本建成,但到農戶、景點的最后幾十米、幾百米路硬質化水平不高,導致有些食宿處與景區(點)的可進入性差。外部環境臟、亂、差,游景區(點)的道路、住宿、餐飲、通訊、廁所等內部設施不配套,未按外部鄉土化、內部現代化的標準建造,將就型、低標準的居多,因此難以讓游客玩得開心、住得舒心、吃得放心,吸引不了“回頭客”。加之有些景區(點)的投資者為當地農民,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旅游知識,接待服務意識不強,專業管理和服務人才缺失。這使得游客高品質休閑的目的無法實現,與旅游直接相關的餐飲、購物、娛樂等營業收入增長緩慢,鄉村旅游經營自然也就處于低質量、低收入的徘徊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