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芳朝
【摘要】素質教育的靈魂是創新教育,而創新教育是以人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作為教師,如何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素質,在日常教學中要加強“雙基”教學,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加強變式訓練和解題反思,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過程,發展創新意識。鼓勵學生質疑、解疑,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 問題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126-01
創新思維是伴隨著創造活動而進行的綜合性思維。是思維素質、思維心里、思維形式、思維環境和思維效果的系統綜合反應,是創造能力的核心因素。要達到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目的,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定條件環境和氣氛,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力得到提高。
一、“雙基”教學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基礎。
知識與思維能力是密切相關的,脫離開知識,思維能力的培養便失去了基礎,不去發展思維能力難以有效地掌握知識,兩者是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體。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必須立足于“雙基”,抓好基礎訓練,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如運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及知識的綜合運算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也是知識的再創新過程,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已擁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發現新知識。如:由方程的兩種同解變形去發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由整式的乘法運算發現整式的乘法公式;由三角形的內角和推導多邊形的內角和。這樣讓學生在增長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創新發展過程,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加強“雙基”教學有利于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
二、設置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創新思維的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作為教師應精心創設新穎有趣,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啟迪思維,激發求知欲望。接受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不斷提高創新思維的質量。如在講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時,設計這樣的問題情境:“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請大家隨意在紙上寫一個一元二次方程,只要你告訴我所寫的方程兩根,我就能寫出一個新的一元二次方程,與你的方程同解,要是你再能告訴我二次項系數,我就可以立即說出你寫的方程,好!現在咱們不妨試一試。”同學們聽說做游戲很感興趣,都踴躍地寫出一元二次方程,說出方程的兩個根,教師根據根與系數關系很快猜出原方程,學生因此會感到驚訝,就想弄清老師的秘密在哪里,從而帶動學生去探究、猜想,既激發了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加強變式訓練和解題反思,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發散性。
創新思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創新思維的品質。而思維的深刻性和發散性又是創新思維品質的基礎。因此,老師在教學中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針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多方面的開拓學生的思路。常用的方法有:
1.一題多解。教師應經常要求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解決問題,以使學生的思維多項發展,開拓思路。在教學中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事先不給出解題思路,而是預留盡量多的時間讓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給他們發表意見的時間和舞臺。教師在備課時要盡量挖掘題目解法,對學生有能力回答的,教師只做鼓勵、評價和總結,有困難的則通過適時的點撥和暗示體現出來,營造民主型、思維開放型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的發散思維、集中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強化了創新意識。
2.一題多變。問題解完后,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改變問題條件和結論來重新解決,使學生對問題的把握不再流于表面,從而達到深層的內化和順應,構建起新一水平上的認知結構,從而鞏固了知識技能,也培養了創新意識。
3.多題一解。可以使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以多方面開拓思路,掌握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規律。
4.強調多題反思。解題反思便是指在解題完成后回顧一下自己的智能活動過程,想一想自己的發現過程、解題過程有何經驗、有何教訓,及時總結最佳解題策略。因此,重視解題反思,不僅能對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解題思維過程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還有利于知識的深化、拓廣和創新。
四、鼓勵學生質疑、解疑,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
好奇、質疑是學生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領域的搖籃,是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表現。科學的發明與創造一般也是通過質疑開始的。所以,鼓勵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疑,特別是同學的觀點,由于商榷余地較大,更要敢于質疑。能夠打破常規,進行質疑,并且用于實踐、驗證,尋求解題的途徑,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
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過程,發展創新意識。
自由民主的學習氣氛,靈活多變的學習方式與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那種要求學生循規蹈矩、洗耳恭聽的課堂學習環境是不可能吸引學生的好奇心、自由想像和大膽質疑的,為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建立合作、平等、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教師要改變觀念、變換角色,由過去的數學知識傳授的主宰者轉化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研究者,讓學生主動參與和親身經歷“觀察、對比、分析、綜合、歸納、猜想、推理、驗證”各種數學活動的全過程。學生通過共同討論,對知識形成共享的、更高層次的理解。每個學生都積極的參與、真實表達情感,用內心體驗和感悟進行交流,有利于鼓勵、啟迪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六、教給思維方法,使學生學會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教師對學生要“授之以漁”,關鍵是要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展示教學過程,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中調控學生思維活動。引導學生的思維與教材中呈現的教學活動同步進行。比如:教學“9的乘法口訣”時,先讓學生思考下面的一些問題:1個9比10少____,2個9比20少____,3個9比30少 ____……,然后讓學生進一步觀察和比較9的乘法口訣特點后,又會發現“9的乘法口訣”中積十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加起來和是9,這樣引導學生分析實際是運用舊的知識儲備,把舊知識與新知識聯系起來。通過學生運用能力的遷移,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學生得到了有條理、有根據的思考問題的訓練,印象深刻,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教師還要經常有意識的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特別是在應用題中,更要注意把審題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教給學生。同一類型的題目分析時應從不同角度設計問題。
總之,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過程。每位教師都應不斷學習、探索,用新的教學理念充實自己,力求使自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靈活多樣、新穎,用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去感染、推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