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新課程的實踐教學主要論述了新課程下的有效教學。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發生改變,新課程下主要培養學生自學、探究與合作學習的能力,所以本文主要闡述怎樣在數學課堂中實施有效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 導學案 有效教學 積極性 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139-01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啟用,為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時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作為一線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結合起來,適應新課程下的教學工作。通過一輪的新課程教學,我對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也深有體會,下面談談本人的一點粗淺看法:
一、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要轉變。
新教材的內容注重知識的形成、探究過程。以前一個學期只學習一本書,現在要學習兩本書外還有選修教材。所以教學方式上不能再沿用以前的傳統教法,否則,教學任務難以完成,同時,老師“教”的累,學生“學”的累。因此,結合本校提出的有效教學模式,我在數學課堂上主要是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以教師的啟發引領為主導,“傳道、授業、解惑”,從而實現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導學案一般分為三部分: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預習案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學習目標;第二部分為新知導學,以問題形式引導學生復習與新授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以思考題和填空題的形式列出學生通過自學教材能夠掌握的知識;第三部分為預習檢測,主要是直接應用本節知識很容易解決的一些填空、計算題。探究案主要為本節內容的進一步研究,要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才能完成,同樣是以問題或習題的形式給出。訓練案主要是當堂檢測和拓展延伸。
通過發放導學案學生首先自學,尋找答案,這樣變教為學,變被動為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以前提高了,同時也能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在此期間,教師要巡視學生自學情況,發現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問題,要及時給于指點糾正,這樣既照顧了差生,又培養了尖子生,同時也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問題所在,即便是有不想學的學生也會在這種督促下慢慢學起來。新課標是在問題情境中提出了新的內容,作為教師也要將所學內容合理設置成問題,引導學生自學,這種教學方式適合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新課程下數學教學過程的核心是師生的相互溝通與交流。
新教材下數學教學過程的核心是師生的相互溝通與交流。倡導民主教學,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營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氛圍。因此,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必須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舊的傳統教學,常常是老師“一言堂”。學生的所思所想在課堂上很難展現,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情感的交流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上面所述的有效教學中,學生自學后的下一步是討論交流與展示,學生與學生間的討論,老師與學生間的交流將暴露個人思想,這是學生參與教學,主動探索新知識的一種有效方法。例如:數學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公式及其應用,讓學生親自寫一遍公式比教師在黑板上寫學生看效果要好的多,這也體現了導學案在有效教學中的作用。另外在應用時,同學與同學間的交流,更能加深對公式的理解和記憶。
三、新課程數學教學過程的實現在于教師與學生的充分理解和信任。
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學中,教師要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們的切身感受,理解他們的處境,基于這一點,教師在備導學案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尤其是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會遇到什么困難,再吃準、吃透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方案,設計學習問題,設計教法和學法。凡是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逐步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記得我在講《雙曲線幾何性質》這一節內容時,由于前面剛剛學完《橢圓的幾何性質》,所以我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自學總結:1.雙曲線的對稱性如何?(因為學生已明白從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兩個方面來考慮。)2.雙曲線的范圍是什么?(結合圖像分析)3.雙曲線有幾個頂點?頂點坐標是什么?4.雙曲線的實軸、虛軸分別指什么?(此時要類比橢圓的長軸和短軸讓學生一定從概念上分清楚)5.雙曲線的離心率是什么?范圍如何?6.雙曲線的漸近線是什么?漸近線的方程能否寫出?7.能寫出焦點在y軸上的雙曲線的性質嗎?課堂上放心大膽地讓學生去發揮,討論結果,不要把學生討論出來的所有問題老師都去重復,對于重點和難點重點強調,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擴大了容量,感覺效果不錯。所以,在課堂上老師要充分信任學生,必要時給予引導和糾正即可。
四、新課程下數學教學強調老師的組織能力。
我們主張學生在課堂上自學,并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混亂教學,教師要安排好教學程序,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下吸收知識,教師要隨機應變,不能一個問題占去整堂課的時間,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和知識現狀,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對于這一點,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要求學生,發現問題及時批評糾正,不可視而不見,否則,學生就會我行我素,造成教學秩序混亂。我認為,防止這些現象需要在開學伊始就提出要求,同時在課堂上要反復應用和實踐,讓學生在你的課堂上會自學、會聽講、會討論、會思考、會記筆記,從而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要長期堅持,不可半途而廢。
新課標下教學的改革是大勢所趨,借著我校有效教學的不斷推進,作為該校的一名教師我會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不斷總結,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適應新課標下新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
[2]《中學數學教材教法總論》.丁爾升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3]《新課程理念與創新》.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作者簡介:
唐艷英(1975年),女,陜西三原縣人,職稱:現為中級,擬評高級。研究方向:中學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