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強
摘要:近年來,高職院校在計劃經濟的環境下,人事管理的理念以及工作的模式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出現了機構重疊,人才分布不均且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開展行政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使管理人員的創造性也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應當對行政管理工作進行一定的改革,更好的促進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文章主要針對高職院校行政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對策,以此保證高職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行政管理;問題及對策
0.引言
行政管理通常是指運用國家權力對于社會事務進行管理。也可指一切企業以及事業單位的行政事物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統屬于組織系統,其是社會系統的重要分支,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的對象逐漸增多,文化教育、公共衛生以及市政建設等,現代行政管理應當多使用系統工程思想與方法,有效的減少財力與物力的浪費,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通常是指高職院校按照自身的特點,通過計劃與實施,充分的發揮管理的功能,有效的引導師生利用學校的資源,完成教學任務。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體制是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運行的關鍵,因此科學的行政管理體制是高職院校發展的重點。
1.高職院校行政管理的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行政管理機構通常都是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行政權力較為集中,學校決策也是自上而下的,此種行政化的管理導致行政權力占主導地位,學校的教師與學生只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教師職稱的評定、學科建設都只能由行政領導決定,如此便導致教師一直處于被動地位,缺乏工作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還有一些教師為了得到職稱,將重心放在評職稱方面,不再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此外,由于行政權力在高校中的地位較高,高職院校的事務都會受到行政機構的干涉,行政部門的定位也很容易出現偏差,導致行政人員將自己放在管理者與領導者的位置上,忽略了行政管理的工作職能,致使管理人員與教師的矛盾激化,影響校園氣氛。目前我國多數職業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員以及專業化背景等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管理人員的素質出現高低不齊等情況,整體來說,專業化水平較低。還有一些在職的行政管理人員由于長期沒有接受過培訓,導致管理理念過于陳舊,加上自身的管理能力有限,影響了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
2.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多數高職院校都存在辦學方向不夠明確,辦學定位不夠清晰以及辦學沒有特點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高職院校行政管理的體制。
第一、行政組織的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組織結構大多都采用了傳統的金字塔式的科層治理結構,權力主要集中在塔尖的位置,學校發布行政命令后,利用行政組織來實施管理。但這些組織結構較為呆板,會嚴重影響組織成員的發展。
第二、管理模式較為落后。高職院校管理機構的設置通常是按照政府的行政模式以及行政級別進行的,帶有明顯的科層制特點,與高職教育的發展存在一定的差異。多數高職院校的行政管理體制未設置激勵制度,導致行政管理的效率較低,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日常工作的開展,不利于高職院校發展特點教育,影響師生的個性化發展。
第三、對于行政部門職能的定位不準確。由于行政權力在高校中的地位較高,高職院校的事務通常都會受到行政結構的管制,長此以往,行政部門對于自身的定位就會出現偏差,忽視了行政管理的服務職能,沒有意識到全體師生的滿意度是評價行政管理工作效能的唯一標準。此種模糊的定位導致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部門得不到師生的信任,影響了日常生活與工作的開展。
第四、高職院校行政管理的專業化水平有限。在高職院校內實行專業化行政管理對于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來說非常重要。其專業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化以及組織機構專業化等方面,其中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化是最為關鍵的要素[2]。目前高職院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化欠缺主要表現在行政管理工作一般是在職教師擔任,這些行政人員沒有經過培訓,不具備上崗資格,且沒有服務意識,嚴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影響了高職院校日常工作的開展。
第五、考核方式較為落后。合格的考核方式能夠有效的調動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但目前多數高職院校采用的考核標準仍舊是傳統的標準,考核的標準較為粗放,沒有較好的體現出高職院校行政管管理工作的特點。
第六、決策機制存在缺陷。在調查高職院校行政管理的過程中,多數教師與學生反映學校民主程度較低,由于一些行政決策不合理,已經影響到了教學工作的開展。高職院校決策機制存在缺陷通常表現為決策過程太過簡單,缺乏民主與監督,直接導致行政決策的可行性較低。
3.改革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體制的方式
改革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體制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有效的調動高職院校以及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其是制度創新與制度實施的主體。高職院校應當圍繞這一目標來確定組織的規則與制度,將陳舊的制度與規章廢除,保證行政管理體制的科學性與可行性。
第一、改善績效考核的標準。高職院校行政人員實施人事管理是改革行政管理體制的基本保證,而考核體系屬于行政人員人事管理的標準,因此,科學的考核體系是評價高職院校行政管理人員的標準[3]。想要更好的改革行政人員的績效考核體系首先要轉變考核方式,行政單位可按照崗位的要求來制定細致的考核標準,科學的考察行政人員的表現。此外,還應當建立績效,充分的調動行政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績效分配制度通常是完善以崗定薪,按勞分配,以崗位的工資以及津貼為主,如此便能夠更好的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因此高校內應當推行校內結構工資制度,將國家政策補貼以及工資用于非配,課時費以及崗位津貼進行重分配,將教職工的工資收入與崗位職責以及工作業績聯系起來,優獎劣罰。
第二、增強行政人員的服務意識。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行政管理應當按照教育產業服務管理理念的需求,樹立起服務意識,在日常工作中應當主動服務師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此外,還應當不斷的總結管理經驗,從實際出發,完善高職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
第三、對組織體系進行優化。高職院校內開展的行政管理體系應當以精練的組織結構作為支撐。在日常工作中,應當打破傳統的金字塔式的構架,建立起簡約的組織機構,減少管理的層次,以此降低管理的費用,如此便可縮短信息溝通的時間,保證信息的時效性與真實性。此外,各大高校還應當建立起高素質的行政管理隊伍,以此優化管理人員的結構。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應當引進有過在企業工作經驗的人才,課推行競聘制,擇優錄取。在選拔人才的過程中,不應當僅僅在校內開展,還應當面向社會,激發行政管理人員提升自身的素質,提高競爭力。另外,應當消除在崗人員的“安全”意識,認為一旦競爭上崗,就能高枕無憂,針對此種情況,各大高校可開展培訓機制,不斷的提升管理人員的素質,還可制定獎勵制度,對于成績優異且能力出眾的人才進行獎勵,促使相關行政管理人員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與管理能力,更好的為師生服務。
第四、樹立先進的教育意識。高職院校管理人員想要更好的提升行政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就應當將當前較為先進的教育思想與行政管理工作相結合,創立民主且多元化的工作環境,使管理工作得到深化。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同樣希望行政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在新的環境下,強化與改進行政管理工作,首先應當學習科學的管理方式,樹立起服務意識,營造出和諧的環境,以此實踐服務育人的目標。想要更好的保證行政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就應當充分的總結管理的經驗,從實際出發,按照教育的規律制定可行性較強的工作計劃,將管理工作從被動的狀態中解放,更好的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促進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
第五、建立高質量的管理隊伍。師資隊伍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點,高職院校行政管理的師資隊伍建設可按照本專業的特色面向社會以及臨近院校進行,采用資源共享以及優勢的互補的方式,建立起高素質的管理隊伍。高職院校可聘請一些兼職的管理人員,這些管理人員曾經在企業事業單位或者行政機關的具有一定管理經驗的人才,其工作經驗較為豐富,具有一定的指導能力,能夠有效的帶動其他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工作效率。
第六、健全決策制度。在開展行政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當盡量做好民主化,豐富決策的主體,將家長、企業、教師以及學生等均參與到決策中來,以此保證決策的可行性與合理性。高職院校課建立起決策責任制度,通過法律與制度等較為強硬的手段來保證決策的可行性,決策者應當對其做出的決策負責到底,在決策的過程中不得隨意擴大征求意見的范圍,還可建立起專家咨詢制度與重大決策的聽證制度,這些制度都能夠保證決策的可行性與合理性,更好的幫助行政管理部門開展工作,更好的為高職院校的師生服務。
4.結語
近年來,高職院校教育發展較為迅速,其辦學的思想日趨明確,辦學的規模也不斷擴大,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直接關系到高職院校未來的發展。因此在開展行政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從全局利益出發,結合院校自身的特點,建立起公開的制度,增加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程度,改善信息的反饋制度,保持領導層與基層之間的溝通。使高職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門接受全體師生的監督,更好的為師生服務,以此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肖蓉,岳慶明,楊玉芬,劉春霞.創新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科技創新導報. 2009(17).
[2] 林海龍,宦麗玲,鄒一凱.樹立以人為本理念 構建服務型高校行政管理體系[J]. 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 2008(10).
[3] 史慧武,李海云,李建軍,邵慧彬.市屬公立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體制現狀及對策研究[J]. 新課程研究(中旬刊). 2011(06).
[4] 魏明,羅鳳姿,劉曉暉,王玉書.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分析及啟示[J]. 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 2008(11).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