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婷
摘 要:小學生寫作文難,尤其是在從低年級寫話到中高年級習作的過渡更是難上加難,習作也一直成為了困擾老師和家長的一個大難題。文章分析了小學生寫作文難的主要原因,總結分析了語文習作教學中的理念和方法,同時結合作者的工作經驗和大家一起分享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方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078-01
作文——引無數英雄竟折腰的話題,多少人一提到習作都不寒而栗。寫作,成了最難的事。可寫作到底難在哪?經過多次教研交流,結合我的教學經驗,我將這“難”歸結為“無米下鍋”與“飯不會做”的素材選取和寫作方法兩個難題板塊。所以我將從教學方面如何寫好作文來論述我對習作的一點淺顯的見解和應對方法。
一、寫作文,好比蓋房子,要有全局觀
寫作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提升過程,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習作的全局觀。全局觀是指:我們在看待小學生習作能力的發展時,要把從低段的寫話能力培養到中段的樂寫、敢寫,再到高段的寫好作文看成一個整體發展的過程,這就是全局觀。
低段的寫話是作文教學的啟蒙階段,是寫好作文的重要基礎。中段是學生寫作的起步階段,也是寫話過渡到寫作的關鍵時期。高段寫作是在低段寫話和中段寫作的基礎上實現質的飛躍。縱觀小學階段的寫作,是循序漸進的:每一個學段所要達到的目標也都以上一個學段為起點,又注重了能力的提升,所以從全局觀的角度講,一磚一瓦的積累也尤為重要!
二、蓋房子,得一磚一瓦,點滴積累
寫作文,素材和語言的積累必不可少。而素材的街壘主要是在生活中積累,語言的積累主要來自于閱讀。那怎樣知道學生積累素材,把自己這所房子一磚一瓦地蓋起來呢,這就要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天起,開始點滴積累。
1、讀書破萬卷,從經典中積累寫作素材。課內閱讀中,我們就十分注重教材中優美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2、“言為心聲”讓生活成為作文的源泉。生活就像五彩繽紛的萬花筒,異彩紛呈!生活猶如活水源頭,流淌出無數動人的畫面和感動!作文,就是要把這些點滴的事情,通過自己的觀察,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表達出來。所以,引導孩子成為生活的有心人,懂得觀察、體會、和感悟生活尤為重要。讓孩子們回歸到生活中去,體驗生活帶給我們大家的無法代替的獨特體驗。
三、蓋好房子,得一描一畫,“改”出質量
今年三月份在聽名師管建剛老師的習作魅力講座的時候,他的一句話給我觸動很深:“寫作文的能力是改出來的,如果不改作文,那習作就永遠是低水平的重復勞動。”所以“改”是一個突破寫作難關的又一突破點。
1、文章不厭百回改,教會方法是關鍵。自從本學期開始,我們教研組就開始了“多元化評改方式的探究”教研活動。本次探究活動也是從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地進行的。想要發揮“多元化評價方式”的時效,“教會學生評改作文的方法”是關鍵。所以我們展開了各種形式的訓練。
2、手把手演示評改方法,落實評改方法。最通俗易懂的,我們把評改歸為兩大類:“找優點”“提建議”。“優點”分別是小作者在作文中運用的好詞好句;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哪一段寫得非常生動形象。同學們在交流優點的時候,不僅僅樹立了小作者習作的自信心,同時也是在積累好詞好句的過程。“提建議”:可總結為“增”、“刪”、“調”、“改”四個大方面,具體是針對文中的錯字、標點、不恰當的句子、不通順的語句、乃至對整篇文章的內容進行建議增加、刪去或調整。這也是我一直推崇的非常有實效的方法。
三、蓋特色房,找到“想象”落腳點
蓋“特色房”,應該是小學階段寫作的最高層面。但現在很多學生的習作,都停留在應付的層面,內容蒼白,想象匱乏而又缺少了點新意。那么拓寬學生的想象長河,找到“想象”的落腳點,又成為了寫好作文的必經之路。
1、巧妙“補白”,會想會說才會寫。在全國名師交流會上,清華附小李老師的課給我印象很深。她的整節課都體現出“任由孩子們的想象力遨游在天際”的開放性。例如: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林木(林木說:________)點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正走過了。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著林木會說些什么,孩子們結合自己的想象說得都非常的別出心裁。這也給我很大的啟示:要巧妙地運用了課文中的補白部分,讓孩子的想象真真正正找到了“落腳點”。
2、觀察事物要留心,發揮想象要用心。黑格爾曾經說過:“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所以我們要為孩子營造好想象的空間和氛圍,引導孩子們留心觀察事物,充分發揮自己想象的翅膀!
記得有一次在上語文晨讀,班級里傳來朗朗的讀書聲。突然,班級里不知誰“噓”了一聲,整個班級變得鴉雀無聲。哦,原來一只小麻雀正在我們的窗體上休息。我們靜靜地觀察著這只可愛的小麻雀,誰也沒有說話,就害怕嚇走了她。我靈光一現,何不借此機會來一次想象力的拓展呢!
“鳥兒為什么停落在我們的窗臺上?她又飛去了哪呢?”
“老師,鳥兒聽到了我們的讀書聲,是來贊美我們勤奮的,她飛回去是要去告訴她的孩子,要像我們一樣勤奮讀書。”
“老師,小麻雀也許是在為我們伴奏呢,她呼朋引伴,就是想歌唱我們是勤勞的學生。”
沒想到孩子們的答案另我震驚,這才是七八歲孩子該有的想象力呀!
這個小故事現在還在我的腦海中回蕩,是呀,孩子們不是不會想象,也許是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沒有在適當的時候提供給孩子想象的平臺,過于要求條條框框,反而讓學生產生拘束感,更別說發揮想象的翅膀了,所以要引導孩子大膽想象,先讓我們自己成為孩子!
課堂只是個小天地,生活才是個大舞臺。從事中段語文教學的我,深知道習作的重要性。所以我會積極引導孩子到書海中暢游,在實踐中積累,在生活中感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藍天與白云之間自由翱翔。我也堅信:采得百花成蜜后,終會享受到寫作的甘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