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健
摘 要:初中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抽象的理論概念形象化;優化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效率;豐富化學課程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效率;善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化學教學;信息技術;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319-01
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微觀與宏觀并存,理論與實驗同行,是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優勢學科。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整合主要是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來創設生動活潑的化學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改變傳統的化學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現就初中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化學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的動畫、圖像、解說、文字、音樂等多種信息,使學生觀其境、聞其聲、耳目一新、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學“緒言”時,通過播放四大發明圖片及現代石油煉制過程的影片片段、各種性能優異的新型建筑材料并配以簡單說明、五彩繽紛的煙花焰火,使用大容量的信息傳遞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觸景生情,激發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并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在教學“空氣污染”時,利用多媒體演示文稿,演示羅定市雙東工業園區工廠排放的大量廢氣、廢水和廣州市區汽車排放的尾氣,讓學生邊看邊思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發現問題的興趣,為學生積極主動學好化學打下一個穩固的基礎。
二、有利于抽象的理論概念形象化
在講授分子、原子及核外電子等微粒運動時,微觀粒子的運動是肉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著的,通常情況下我們只有借助于掛圖和模型,通過教師講解而讓學生明白,而微粒運動變化的過程卻無法充分展示,但是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描述不可見的微觀粒子運動。在教學“分子運動”時,說到濕衣服曬干的過程,無法通過實驗真實反映其變化過程,若通過多媒體動畫模擬,水分子從衣服上慢慢運動出來,散發到空氣中去,同時溫度升高時,水分子運動加劇;溫度降低時,水分子運動減慢,最后濕衣服變成了干衣服。通過動畫模擬,學生不但加深了對分子運動的認識,而且也了解了分子運動規律與溫度的關系。百聞不如一見,形象逼真地進行模擬展示,可以多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不僅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而且有利于知識的理解。
三、優化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效率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部分,通過實驗既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態度,又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運用信息技術,模擬一些在課堂上難以演示的實驗:1.有毒、有害以及短時間內無法完成的實驗。如一氧化碳、硫化氫等毒性實驗、鐵的生銹、煤和石油的形成等,這些常規教學中只能教師口述,而多媒體課件將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2.錯誤的實驗操作后果。如吹滅酒精燈、排水法收集氧氣先撤酒精燈再抽導管、氫氣還原氧化銅時先加熱后通氫氣、點燃可燃性氣體前不檢驗氣體純度等實驗操作后果。由于有些實驗有危險,一般老師只講解而不做演示,如果把這些危害后果制成多媒體課件,學生獲得直觀感受,在以后的實驗中避免錯誤操作。3. 石油化工提煉流程、接觸法制硫酸、液化氮、某些稀有金屬等等甚至老師都沒有見過,學生只能憑借有限的想象。如果利用多媒體課件、實物照片投影、視頻資料等將極大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演示模擬實驗,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了解,達到了教育教學目的,提高實驗效率,也培養了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
四、豐富化學課程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效率
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化學課程教學資源就是要突破化學書本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用各種網絡資源來豐富課堂教學,極大擴充化學教學內容,使學生不再只是學習化學課本上的內容,而且能了解到最新的科學技術信息,了解化學與社會發展和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教師可以在課前將所需的資源整理好,保存在學校的共享網絡平臺上,讓學生訪問并選擇有用信息;也可以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參考信息,如網址、搜索引擎、相關人物等,由學生自己去Internet或資源庫中去搜集素材。在教學“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時,利用互聯網下載大量的圖片和軟件展示人類化學的發展史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宏觀到微觀;通過人面魚紋彩陶盆、越王勾踐青銅劍、火藥等實例和分別提供一些我國杰出化學家的成就,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向學生提供一些如唐代蠟染屏風、用玻璃鋼制成的船體、納米銅等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善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善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運用各種學習資源和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將文本、圖片、視頻等資料做成網頁,提供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取得了傳統教學中很難達到的效果。通過一些化學虛擬實驗,為學生提供動手和思考的機會,以提高學生分析實驗和改進實驗的能力。快反饋、強矯正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途徑。利用計算機題庫中的試題,學生可以直接在計算機上練習或考試。練習或考試完后,學生可以調出參考答案,及時找出問題的所在,起到教師面批的效果,還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鐘柏昌.李 藝《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整合信息技術的分析(下)》學科教育,2004.(6).
[3] 朱可彬.《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提高中學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育信息技術,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