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鴻英
摘 要:在少數名族地區怎樣快速有效地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識字的教學水平是處于民族地區教師的首要難題。識字過程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本文作者結合自己教學經驗和本地區學生的特殊性對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少數名族學生;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349-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然而在少數名族地區由于教學的特殊性,識字教學變成本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識字教學是民族地區教師的首要難題。那么,在教學中怎么進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呢? 本文作者就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為題材,簡單的進行研討和論述。
一、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有了興趣,實踐證明,興趣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會主動去學習,去思考,去做練習,學生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民族地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具有特殊性,少數民族的學生有自己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如果突然改變孩子的語言環境和方式,必定會讓他們無所適從,甚至害怕學習漢字。因此,處在一線的教師更應該采用“以退為進”的識字教學策略,即在一二年級務必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降低語文識字教學的要求,適應民族地區小學生的漢語水平,并盡力將識字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如可采用教材簡教、課文簡教、游戲識字等具體方法,盡量降低教學難度,努力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這樣不僅可讓學生對認識漢字產生興趣,還可以讓學生由反感、厭倦識字轉化為自愿識字、樂于識字。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一個宗旨: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學生產生識字的興趣,教師在識字教學中便不會感到迷茫。只有生動的識字教學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有興趣的事,孩子們必將學得輕松、愉快,從而促進教與學的良性發展。
二、課堂上教給學生學習識字的教學方法
1、形象記憶法
在識字教學中,通過簡筆畫、動作、語言等,創設情景,使漢字與事物形象地聯系起來,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如教“哭”字時,學生比較容易寫漏一點,老師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圖畫,再讓學生用簡筆畫畫出她哭的樣子,老師指出“哭”上兩個口表示眼睛,一點是哭的眼淚。這樣,學生寫“哭”字時,就會想到這滴眼淚,就不會漏寫這一點了。
2、找規律識字法
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去尋找規律的方法。加一加:如方加一個反文旁就成了放。減一減:如:學了園,減一減就成了元。換一換:如底和低就可采用換一換的辦法。
3、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語文是一門具有開放性的學科,識字不應只局限于課堂,要學習與生活相結合,充分利用學校、社區、家庭的識字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識字的渠道。如讓學生在家中看電視及閱讀書籍中識字,在辨認多種電器、家具中識字,在與家人的交談中識字。還可利用社區資源識字等。讓學生明白:只要做 識字的有心人,就能認識更多的字,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為了調動學生課外識字的積極性,我每周開展一次“識字大王”評選活動,并讓學生動手制作識字剪貼報,在班級園地里加以展示、交流,以促進識字。
三、注重寫字來鞏固識字
在教學過程中漢字的書寫,記憶絕大部分都是在基礎教育中完成的。在課堂講演上老師拿出時間讓學生去寫一寫,再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學生把基本功打牢,每上新課時要先過生字關。課堂演示,書空,書寫,評改都必須進行。這也是我們少數民族學生識記漢字的重點。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低級學生具有愛學樂學可塑性強的身心特點。教師可以利用插圖或編順口溜來強化學生寫字的姿勢和執筆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鞏固識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讓學生在整體觀察漢字形體美、間架結構、筆順規則的基礎上,領著學生一筆一筆地寫,一個一個地描,較好地解決了識字教學中學生說得頭頭是道,寫得不到位的問題,在學生剛學寫字的初始階段,教師的范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讓學生心中先有字形再寫字就顯得容易而輕松了。久而久之,這種“胸中有字再寫字”的字形分析法,不僅對學生記憶深刻,而且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能力。教育家第惠斯多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在教會學生掌握書寫時要在寫好筆畫、掌握筆順規則、搭配好間架結構的同時,注重引導學生欣賞、品評漢字的能力,要求學生能靜心書寫,還要邊寫邊識記漢字。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完成漢字的識記與書寫。
四、結語
俗話說:“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語文識字教學也如此,語文教師只有百教不厭,不言其煩地授于學生。而學生在平常不斷的點滴的字詞匯集下才能逐步掌握知識。在少數民族地區教好語文這門課的確需要語文教師付出心血,老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增強自身的教學業務能力,以此來豐富學生識字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后,會越來越喜歡漢字,并且能逐漸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進而提高了民族地區孩子獨特的識字能力,為以后的語言文字知識和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更快更高效地學好中華民族的漢字。
參考文獻:
[1] 華錦木.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學論[M].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2] 郭麗萍.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學習策略探析[J].語言與翻譯,2006.
[3] 張雪琳.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