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玉英
摘 要:數學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且在此基礎上有所突破創新。新課程標準下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實踐教學為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會他們更多數學知識的相關應用。無論是數學應用還是數學創新前提是要有一顆探索之心。新課標中更是把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因此,數學教學中的探索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數學教學;實踐;創新探索
傳統意義上的實際教學,很多老師都是采用“老師講、學生記”的教育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尤其顯得枯燥乏味。這樣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學習疲勞,久而久之,他們對數學的學習態度就會變得消極,嚴重的還會厭煩學數學。中學生其實對很多新鮮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要是利用好這一點,對教學無疑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尤其是處于現代信息時代的中學生,他們對新事物的求知欲望更是難以想象。大多數學生還是喜歡一些帶趣味性和實用性的學科。所以很多人都說數學學得好,自然科學就一定差不到哪里。而自然科學學得好的學生,數字更是學得很好。所以在現在教學中,我們的教學觀念也應隨之不斷變化,教學手段也是越來越豐富多彩。面對個性迥異的學生,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總結和反思,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的創新能力。
數學是提高學生智力的關鍵。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老師都采用“老師分析、講解例題;學生練題鞏固知識點”的教學手段。這種周而復始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現代教育的發展。數學教學的目的除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邏輯性、創新性思維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對數學知識的運用,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在素質教育的課程改革中,學生的評定標準不再是以學習成績來評定,而老師的教學結果也不再以學生的考分做指標。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將數學教育滲透到德智體教學中,讓學生的身心能得到全面發展。在多年的數學教學工作中,為了加深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我們老師更是要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積極探索、實踐,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為出發點,在數學實踐教學和數學探索教學中取得一定的成效。其實數學是開啟科學知識的一把鑰匙,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邏輯性思維,提高學生智力的關鍵。數學好的學生,自然科學一般都學得好,科學及綜合科好的學生數學不好的幾乎沒有,教學中我們都這么理解。雖然數學重要,但很多學生不喜歡數學,怕學數學,不得不學數學,造成討厭數學,甚至有很多學生考學后發誓不再學數學,甚至有很多人不喜歡做數學老師,這是為什么呢?怎么做才能使學生喜歡數學、用好數學,培養學生的智力,用這把鑰匙開啟科學知識的大門,數學教育該如何操作呢?下面就我對數學新課標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讓數學教學走進生活
學生厭煩學習數學的原因是對數學沒有興趣。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力求從生活實際出發,以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事物為準引入學習主題中,也可以創設一些相關的教學情境引導他們步入學習課題中,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也可以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的好習慣。這種拋開單獨的數學問題,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并學以致用的學習氛圍是加深學生對知識記憶的有效方法。
二、將數學知識引入實際生活中
素質教育下的數學教學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有著更高的要求。實踐教學中我們更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親身參與到生活實際中,加強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同時也要讓學生互相探討、合作交流。將課堂數學知識理論與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突出表現生活中的數學化現象,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
俗話說得好“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是好的,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最后越不知道珍惜。”學生學習也是如此。對于只要產生興趣的知識,很多學生在得到講解和鞏固的同時,他們還想知道這個知識的出處,還想記錄下來這個知識點,防止以后遺忘。數學教材中有很多想一想、做一做的練習題目,對于這種練習我們不能僅限于知道它的表象,告知學生答案,讓學生只要記住就可以。我們要讓學生在這種練習中換個角度,探索思考,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他們開拓思維空間,發揮他們無限的想象力,并且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在探索中學習。和以往那種只是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單獨地憑記憶記住、通過多做習題來加強知識運用的教學方法相比較,這種讓學生在摸索中討論學習,在交流學習中探討的教學模式,對于加深學生的印象,刺激學生內心的求知欲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方法獲得的知識,是學生憑借自己的努力、發現探索出來的,會讓學生自身有一種成就感,而這種方法學到的知識學生會倍感珍惜,印象深刻。所以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討論中,將之前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教學模式改變為現在的“老師、學生雙向互動探索學習”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之前的被動接受變成現在的主動獲得,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越來越濃厚,教學效果和質量才能得到提高。真正做到做中學和學中做。
總之,作為現代教育的執行者,我們不能過分強調課堂學習中的嚴肅性。在老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的學習氛圍下,我們要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在此條件下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暢所欲言,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才能了解到學生的內心想法和思想變化,這樣才能及時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面對課堂教學中學生答錯和對老師自身產生質疑的行為,我們要本著把每一個孩子當成自己的親生孩子來教育的想法,給予他們更多耐心的講解和教育,以情換情,以平等對待的教育態度,讓學生在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中得到自信。不僅如此,我們也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會他們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也讓他們學會如何做人,培養他們吃苦耐勞、踏實做事的行為風格,讓他們成為對社會建設有用的創新型人才。
數學教育的目標是做到接受的同時還能進行創造。學生獲得廣泛淵博的知識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與形成的前提。為了實現新課標中的教學目標,我們要立足于課堂,創設符合課堂主題的教學情境,將所學知識生活化,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