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俊 李強
我從雜志中看到這樣一故事:一北方人到福州旅游,在飯店點了飯菜吃完,客人道:“來一點湯!”店家應聲端來了一盆洗臉的熱水。客人高興了,吃飯還送洗臉水,服務真周到。但總不見店家送湯來。又叫:來一點湯,店家應聲又端來一盆熱水,客人自然喜歡,洗過臉,再次道:“來一點湯”店家急了道:“你好難伺候,你要了兩次湯就算可以了,怎么還要第三次呀?”客人摸不著頭腦,細細交流才知道,在福州口頭語中,“湯”就是熱水的意思。
看完這個故事,不禁一笑。客人與店家之所以產生誤解源于各地方言習慣不同,福州人這種特殊的解釋或許是從古時流傳至今吧,早已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習慣。這讓我聯(lián)想到曾經(jīng)語文課文《兩小兒辯日》中:“及其日中如探湯”中的“湯”在句中就是熱水的意思。課堂上我為學生講述了這個故事,學生們輕松記住了字義,又何須老師的再三強調、學生的死記硬背?這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文言課堂。
提及文言文的課堂,學生都會感到頭疼,不僅有晦澀難懂的文字,還有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師口若懸河,從頭到尾逐一解釋字、詞及全文翻譯,直到人人了解課文意思,就算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可是教師似乎忽略了我們不是培養(yǎng)古漢語、古文學的研究人員。我們教學文言文的核心任務應該是讓學生了解古人思想,感知古代文化,從而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提高人文素養(yǎng),更好地為現(xiàn)代社會服務。所以現(xiàn)在許多城市里開辦私塾,重讀國學經(jīng)典,電視臺里《百家講壇》重品先秦諸子百家,或許就是這個道理。初中階段的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如果用傳統(tǒng)的學究式的教學思想去教學生,循規(guī)蹈矩,讓學生在純粹的古人世界里苦苦尋覓,非但不能輕松地理解古文,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鑒于此,我在文言文教學中做了一點嘗試:
一、了解現(xiàn)代漢語與文言的區(qū)別,激發(fā)學習興趣
七年級的學生剛接觸文言文,一切都覺得陌生而新奇,遇到文言文中不懂的詞語,居然查閱《現(xiàn)代漢語詞典》。他們這樣就忽視了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一次偶然講解“呆若木雞”用法,我補充道現(xiàn)在用法用這個詞形容一個人有些癡傻發(fā)愣的樣子,是個貶義詞。最初的含義是一個最高級的褒義詞,學生不太相信,我就拿出典故:在《莊子》中說“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學生恍然大悟,更為這種古今異義詞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在后來學習中如果遇到這種古今差別很大的詞語我都會讓學生去查閱相關典籍,讓他們自己在實踐中收獲新的知識。我想這樣掌握知識的途徑或許比背的口干舌燥更有效。
二、與先賢對話,用現(xiàn)代思想解讀古文文化
學習了孔子《論語》十則,無論是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還是道德修養(yǎng),對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依然受用。課后我讓學生搜集整理了更多的《論語》節(jié)選,學生不僅了解了學習內容,對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有了深刻的認識。了解背誦后,一名學生說道:“文言文也許有些難懂,學習也有些枯燥,但如果用到學習上,我明白了溫故而知新的道理,只有這樣,舊知識不斷鞏固,才會記憶深刻,對學習大有裨益。孔子不愧為睿智的文化使者,是中國人的驕傲。”這節(jié)課讓我感觸到文言文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讀讀記記,不能單純?yōu)閼犊荚嚩鴻C械學習。生活是豐富多彩,教師要抓住契機,適當引導,拉近文言文與現(xiàn)代生活的距離。
三、搭建橋梁,延伸古文閱讀
人教版九年級小說單元《楊修之死》《智取生辰綱》《香菱學詩》都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的節(jié)選。課文文言與白話夾雜,閱讀起來沒有太多困難。因為古代白話文中既保留了許多文言文的詞法、句法,同時又用相對通俗易懂的語言寫成。正是介于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之間的一種過渡語言,它理應成為打通古今語言的另一道橋梁。鼓勵他們多看這類課外書,對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對進一步學好文言文也有著很大的幫助。學習《楊修之死》后設計最后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字評曹操。因為受課文影響學生先入為主認為他太過奸詐,我因勢利導讓學生課外閱讀《三國志》去還原一個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我想課外如能這樣由易到難、從淺到深、循序漸進,學生定會受益匪淺。
文言文記載了中華古國幾千年的燦爛文明,是古代文人智慧的結晶。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中學生學習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就好像讓孩子們穿越時空去與兩千多年的大師直接對話,了解并深刻認識我們的祖先,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而打通古今、化難為易是學好文言文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決不應割斷古今漢語的聯(lián)系而孤立地教學文言文。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善于聯(lián)系古今,善于打通古今,我相信學生學習文言文必能融會貫通、化難為易,定會愛上獨具魅力的古代漢語。
(作者單位 鄧 俊:湖北省宜都市枝城初級中學李 強: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鎮(zhèn)西湖中學 )
?誗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