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
摘 要:創新是我們非常熟悉而又有些遙遠的字眼。面對新課程,語文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多思多問、主動質疑,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心,從而提高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能力;激發興趣;好奇心;主動質疑;想象力
列夫托爾斯泰曾指出:“如果一個人在學校學習時,什么也不會創造,那么他一生就只會模仿和抄襲。”可見學校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感悟。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不斷努力、積極創新的基礎。一個人的個性與創造有著密切的聯系,營造一種個性得以自由發展的寬松氛圍,乃是培養創造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例如在教學《春》一課中,課前布置學生去尋找學過的有關春的詩句和描寫春天的優美的語段,上課時請學生充滿感情的朗讀這些優美的詩句,在教師的提示下,春景仿佛一幅幅地呈現在學生們的面前,通過詩句意境的引導,學生們進入了春天的環境中。
二、引導學生多思多問,主動質疑,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思考并能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所蘊含的創新教育素材,鼓勵、誘導學生多提問題,因為這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具體體現。比如在講授《孔乙己》一文時,就可以這樣引導學生:“作為現代文學旗手的魯迅,其作品的思想與技巧確有高人一等之處,然而,有時又很令人費解,同學們在閱讀《孔乙己》時,一定會發現一些難以理解的內容,現在不妨把它們提出來,讓我們大家一起探討一下。”于是學生就會提出許多問題。
三、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養想象力
好奇心是對新異事物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主動積極地觀察世界,展開創造性思維的內部動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其產生強烈的興趣。
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創造的翅膀。在寫作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四、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開放的環境,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在“大課堂”中充分施展自己的創造才能。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課外活動呢?一是成立各種興趣小組。二是開展多種活動。三是有控制地有選擇地將千姿百態的社會信息引進校園,讓他們逐步認識自然、認識社會。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新世紀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單位 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第七初級中學高陽分校)
?誗編輯 蔚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