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惠
摘 要: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提倡學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學習,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關鍵詞:主動性;自主性;多媒體
近幾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歷史教師,越發感到責任及壓力。在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往往老師講得多而學生練得少,又由于歷史是開卷科目所以被學生忽略也變得理所當然,使得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不到應有的鞏固,這就嚴重影響了歷史知識的掌握,更達不到歷史教學的真正目的。因此,要想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成績,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必須以學生為主,提倡學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下面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以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歷史學科的過去性使學生感覺比較乏味,所以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要求我們利用有啟發性的問題吸引學生。例如,教學“動蕩的中東”時,向學生提出中東地區的矛盾有哪些?如何正確認識“歷史”這個因素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討論的效果不高。這時我進行啟發提問:誰能談談有關中東地區的話題?引出四次中東戰爭,進而掌握中東的歷史。在自主學習課堂中,培養學生提問更重要,所以,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要采用多種方法鼓勵學生多提問題,這樣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透徹。
二、以討論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
教師僅僅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要學會把問題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對于蘇聯的解體,可以提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沒有戈爾巴喬夫,蘇聯會解體嗎?學生暢所欲言,課堂氣氛活躍,既鍛煉了學生的口才,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
三、運用多媒體優化教學過程
歷史課的信息容量大,如何在一節課里盡可能多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并能夠被理解和掌握呢?運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課前將教學所需的板書提綱、知識結構、視音頻等制作好,講授過程中適時展示出來,不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時還勝過千言萬語。如,講“新航路的開辟”時,對于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四位航海家的路線,學生很難明白。我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過程,學生看了演示后大多能講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
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感官獲取歷史知識的途徑,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縮短了時空距離。從而使學生可以細致、全面地進行觀察思考及剖析歷史,達到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在課堂上,學生能看懂、讀懂的內容教師就不要再講;學生能發現的問題,教師不要點明。課堂是展示學習的平臺,我們必須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探究合作的機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主動參與,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品嘗成功的喜悅。
(作者單位 新疆建設兵團82團中學)
?誗編輯 李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