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愛明
摘 要:在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減負增效”是社會發展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在廣大農村中學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平臺就是課堂,要從課堂教學入手,做到“減負增效”。
關鍵詞:減負;增效;語文;初中
農村語文教學“減負”目的是減輕課業負擔,不減必要知識;我們提倡“減負”,不能降低教學效果,要讓綜合素質得到更大提高,也就是既要“減負”,同時也要“增效”。
一、目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教學資源
農村的經濟條件相對落后,學校的教學資源匱乏,學生的閱讀面偏窄,學生的語文學習僅靠一本語文課本,嚴重影響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2.學生語文基礎薄弱
農村教師大都是代課教師,導致學生的漢語基礎知識特別薄弱,甚至有些初中生都搞不清基本的拼音規律。
3.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在很多農村的中學語文教學依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不能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的語文課學生學習缺乏興趣,教學效果自然不佳。
二、實現“減負增效”的策略研究
1.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習是學生自身內部發生的過程,一切教學行為只有在學生“想學”的基礎上進行,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否則,無論教師多么優秀、教學多么努力,也無法使教學效率最大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投入得越多,就越有動力。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學生學得有趣,教師教得輕松,那么教學效果也就越佳。
2.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
通過合作可以博采眾長。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學資源匱乏,合作學習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合作是要求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采用集體討論的方式來答疑解惑,這樣就可以集中集體的智慧了。通過自主合作學習,使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學生們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3.恰當地進行課后輔導
農村的學生基礎相對薄弱,有針對性的課后輔導能夠實現培優補差的目的。首先,課后輔導對象要有針對性,把輔導的重點放在幫助其樹立遠大理想的角度,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內動力,這樣遠比做幾篇閱讀要有效得多。其次,在進行輔導時,主要是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最后,語文教師要讓學生互助,差優輔困,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更容易接受。總之,課后輔導要重實效,切不可走形式,表面熱鬧,實際上學生卻一無所獲。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種方法外,還有許多減負增效的措施,這還需要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摸索研究。在這里我拋磚引玉,期待更多同仁共同努力,把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減負增效”工作進行到底。
(作者單位 河北省蠡縣蠡吾鎮三中)
?誗編輯 劉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