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欣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信息技術與中學物理學科教學的整合,是物理教學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只有把握好二者整合的有效策略,才能真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物理教學;整合
“整合”是當前新課程改革中廣泛應用的一個術語,即是將本屬于不同范疇又有關聯的事物,通過多向互動的方式有機融為一個整體的思想和方法。隨著新課程改革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有力促進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而中學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只有把握好信息技術與其有效整合的策略,才能真正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水平。
一、利用網絡開放環境,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拓展學生視野
充分利用開放的互聯網,為學生提供大量可供選擇的資源,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結合自身實際選擇學習內容,通過網絡獲取豐富、多樣化、有時代氣息、甚至是科學前沿的大量信息資源,自主進行觀察、實驗、閱讀、思考及在線測試,通過互動交流平臺,完成學習任務,感受成功體驗,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
如學習“光現象”后,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上網搜索、查閱報紙雜志等手段搜集信息,整理出自己對光學應用的認識,然后在課堂上交流。有些同學對光污染有了一定認識,寫出了自己的調查報告,并提出減少污染的合理化建議,深受大家好評。學生在學習內容開放的環境下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獨立自主地探索研究,不僅信息收集、分析、處理的能力得到培養,而且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也會得以長足的發展。
二、利用信息技術功能,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
1.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幫助學生對知識的重組和改造、同化和順應。如在“光的傳播”中,先讓學生看一些“珠江夜景”、“雨后彩虹”、“黃昏夕陽”、“舞臺燈光”等等,讓學生處于色彩斑斕的光現象環境中,對光的神秘產生一種求知欲。
2.逼真地設計物理模擬實驗。把抽象的物理現象,利用計算機模擬,把原本無法看到或難以理解的物理現象呈現在學生面前。如“電流”知識,可以用課件模擬水流的情景,演示電流的流向,使電流可視化、形象化,學生理解就容易得多。又如低溫超導、固體擴散、高壓觸電等實驗,可以通過計算機模擬實驗,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超越時空界限,突破思維障礙。
3.利用計算機技術把微觀的放大、宏觀的縮小。如“分子運動理論的初步知識”,關于分子的運動和分子間的作用力,可以利用計算機形象描述出來。如“日食”和“月食”等宏觀方面的,同樣可以展示在學生眼前,并且可以把一個自然界中無法變動的過程隨意地加快或減慢,幫助對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的理解,更好地形成感性認識,有效解決用語言文字等無法加以描述且看不見的微觀世界,說不清的龐然大物,復雜情景圖文并茂,更有利于學生理解。
4.利用信息技術把物理實驗效果理想化,準確地提取和處理物理實驗數據,得出精確的物理規律,幫助學生建立和理解物理概念,獲取抽象的物理知識,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如光滑(無摩擦)、空氣阻力不計、勻速直線運動等物理術語,現實中無法找到完全相符的實例,物理研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便是近似,比如,為了減小摩擦力而采用的氣墊、磁懸浮、真空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許多物理現象可以通過計算機巧妙地設計達到近乎完美的近似,于是便有了許多理想化的模型,可以讓學生觀察到真正理想化的物理現象。如“牛頓第一定律”,利用計算機,可以變抽象為具體、形象、直觀。又如平拋運動實驗,可播放空中飛機投彈、機槍打靶等多媒體視頻,并等效放慢其速度,使學生看清運動的過程,還可設定光標,使學生能看清豎直和水平方向的分運動,將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知識在學生大腦中強化,并用Flash制作平拋物體運動過程課件,記下軌跡,建立直角坐標系,利用多媒體的強大數據處理能力,快速地分析出坐標系x方向、y方向的位移及速度的定量關系,從而得出平拋運動的規律,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平拋運動的特點,彌補了物理實驗的不足,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
三、利用計算機仿真實驗功能,化抽象為直觀,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實驗幾乎貫穿了物理學習的整個過程。仿真物理實驗在創設情境、引發動機、揭示事實、顯示過程、示范演示、驗證原理、建立模型、提供練習、訓練技能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網絡技術為核心的超媒體電腦技術,可以方便地把物理仿真實驗運用于課堂,化抽象為直觀,沖破時空限制,激發學生探索興趣,觸發學生的想象空間,培養學生認知能力,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目前開發使用的仿真物理實驗軟件大致有教學輔助型、自學輔導型、模擬探索型三大類。
如《原子的核式結構》教學中,模擬α粒子散射實驗。傳統的實驗儀器無法演示這個實驗現象,教師在黑板上做簡單的講解,對α粒子的運動情況,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情況只能用幾條曲線表示,學生容易產生誤解,我們可以在計算機上用動畫制作系統進行繪制,來模擬這個實驗。又如研究平拋物體運動時,在演示了物體的平拋運動實驗之后,學生有了感性認識,但學生對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還缺乏理性認識,此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演示,就可以將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分解運動展示得清清楚楚,淋漓盡致,讓學生對兩個分運動的合成形成正確的認識。再如《波的干涉》教學演示實驗,按照常規采用“發波水槽”做演示實驗,由于太快,學生觀察不到各點振動加強、減弱的變化情況,利用計算機模擬,可以把干涉過程放慢,并且對幾個狀態進行恰當講解,大大加快了學生的感知過程。
四、利用計算機的交互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用多媒體計算機和中學仿真物理實驗軟件顯示振動圖象、橫波和縱波圖象以及波的干涉、衍射現象時,質點的運動情況和受力情況,通過人機交互功能,指導學生調控物理變量(如:振幅、波長、振動周期、傳播速度、障礙大小等),按給定條件隨時顯示相關變量數值的大小,利用暫停功能對任意時刻的物理現象進行仔細觀察和分析,學生便可清楚看到各個質點在不同時刻的運動速度、加速度和回復力的大小、方向。又如,在電學實驗中,電池短路,電流表的接線柱接錯、電壓表超過量程等很多實驗是無法允許學生隨意操作的,這無形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然而,這些“破壞性”的實驗,我們要指導學生在仿真實驗環境下,讓其自主探討實驗,既保護了儀器,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
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探索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有效的整合,對于學生信息素質以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以物理課程為出發點,把握好二者整合策略,才能對構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師生互動的物理課程學習新模式起到真正的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 四川省廣元外國語學校)
編輯 喬建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