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民
摘 要:對于學生而言,學習的主要場所就是課堂,課堂對于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所謂的課堂環境就是指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認知、意識和情感產生影響的心理、社會、教學環境。良好的課堂環境對于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有著很大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出現一種現象:在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上,學生會有更好的學習表現。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求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重視課堂環境的營造以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環境;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要求學生參與到教學中,能夠從中獲取信息,把理論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給予了詳細的規定,要求學生在學習數學后,能夠具有基本的數學能力,獲得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方法,在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及時地進行自我反省和評價。同時,課堂教學環境的營造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條件。因此,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是建立在知識基礎方法積累上的,是體現教師傳授知識方法的重要內容,是整個教學的目的所在。
一、課堂環境與學生的學習表現有著密切的聯系
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表明,愉悅的課堂氛圍對于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在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環境與學生的學習表現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同的課堂環境氛圍會使學生有不同的學習表現。目前,很多人對學習數學仍然有著很大的誤解,認為數學就是計算和公式,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得很少。然而,數學是培養人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重要方式。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把數學和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對于小學數學而言,課堂環境的營造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個階段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注意力不能集中,沒有強烈的意識。因此,老師要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同時還要聯系生活進行教學,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接受。
二、創設數學的提問情景教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數學的教材編制應該生活化、情景化,建議老師在教學中創造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中,提出一個高質量的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老師要重視情景的創設,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啟發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如,在講授“100以內的數字認識”時,老師讓學生認識錢和時間表,因為這些東西每一個學生都非常熟悉和了解,此時,老師可以創設觀光動物園的情景,在情景中學生就是導游,讓學生安排時間表,讓游客在正確的時間進行參觀。同樣,在認識人民幣時,可以讓學生扮演售貨員的角色,進行元、角、分的認識。這些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隨著老師的引導進行主動的探究和思考,與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積極思考的習慣。老師創設問題情景時,要有意識地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把實際生活中的數學情景結合到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將知識生活化。在教學中,只有與學生的認知水平聯系在一起,才能使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構建出新的知識體系,完成知識的同化過程。
三、把握正確的提問時機
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老師掌握正確的提問時機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隨著年齡的發展會不斷增強。在運算階段的學生,思維沒有可逆性,在講授空間和圖形的時候,應借助相關的教具,如三角板等等,如果只是口頭描述,小學生很難理解可逆性的數學內容。在具體運算時,小學生的思維具有永恒的認知,在講授測量時,要充分利用兒童的守恒認知,擴展兒童對于面積和計算的理解能力。
四、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和鼓勵。老師的創造性問題可以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具有創造性的教學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的正確引導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老師首先要相信學生具有創造的能力,對于學生無意識的創造行為,老師要給予鼓勵和肯定,這樣才能夠強化學生的創造性行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會使學生產生很多的問題,表現出對于知識的不同理解,對于老師講授的知識容易產生疑問。其實,最精湛的教學就是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時,老師要耐心地進行引導和鼓勵,讓學生的思維在一個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下成長。
參考文獻:
[1]楊熊兵.小學數學課堂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培養[J].學理論,2013(5):299-300.
[2]丁銳,黃毅英,馬云鵬.小學數學課堂環境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關系[J].教育科學研究,2009(12):39-42.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蘭州新區中川鎮中心小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