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順芳
摘 要:課堂是教師的講堂,更是學生的舞臺,構建高效課堂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正確把握數學教育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切實落實好數學綜合性學習。
關鍵詞:高效課堂;情境創設;合作學習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在倡導的新課程改革中,初中數學課堂如何才能達到高效,下面就我的理解,談談對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認識。
一、精心備課創設情境是造就高效課堂的基礎
任何學科的教學,要想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都離不開精心備課和好的課堂環境,教師要上好一節課,課前對教學目標必須有充分的預設、對教學重難點有準確的把握,對教材要駕輕就熟,對教學過程要了然于心,同時還要做到“兩個吃透”,即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緊緊圍繞課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對于內容比較抽象、枯燥的數學課來說,精心備課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顯得尤為重要。情境的創設能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欲望,使學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罷不能的境地,因此,情境創設是打造高效數學課堂的基礎。
二、轉換教師角色是提升高效課堂的源泉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很多方面都有深刻創新,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角色進行歷史性轉換:
1.由被動的執行者轉為主動的創造者,由成績的裁判者轉為學生成長的促進者
教師可以因材施教,對教科書進行“裁剪”,有選擇性地、創造性地設計和實施課程,依據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來選擇、拓寬和拓深教學思路。
2.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
葉圣陶先生說:“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一堂課究竟應該怎么上?傳統教學中的講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新課程提倡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學評價標準也應以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為主。
3.由課程知識體系的灌輸者轉為平等對話者
教師要以開放的胸襟與學生平等對話和碰撞,增強課堂效果。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維的教學統一體,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同時,學生又要尊重教師的勞動。師生在教學中情感交融、氣氛和諧,課堂中才能達到師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指導合作學習,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在高效課堂中,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的數學探究活動。要提高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有效的辦法是促進他的情感和社會意識方面的發育,而不是單純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學習。數學教學探究活動要提高其實效性,就要求教師首先明確探究活動目標,在具體探究活動中,教師對活動時間的調控、活動空間的構成、活動環節的控制、活動對象的全員參與等進行宏觀協調,這些都需要課前進行精心地預設。用學生的眼光來審視教學內容,想學生之所想,疑學生之所疑,對于探索過程中實際遇到的難點,教師在預設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多加考慮,主觀上窮盡各種可能,才能在具體的探索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達成教學目標。
總之,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徑。高效課堂是每一個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使教學過程最優化,教育效果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只要心中時刻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有效情境,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努力踐行,高效課堂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參考文獻:
[1]陳林.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效益[J].數理化學習,2008(10).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開明出版社,2001-12.
(作者單位 隴西縣教育體育局教研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