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波
摘 要:初中數學閱讀教學模式的有效構建,需要把學生素質的全方位發展放在關鍵地位,樹立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思想,建立先進的教學觀念與數學的教學實際相結合的模式,這種模式是在新的教學觀念和新的教育理論前提下構建起來的。
關鍵詞:初中數學;閱讀教學;構建體系
一、轉變過去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閱讀教學水平
初中數學教學在發展過程中,改革方向漸漸地從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還是在不斷地探索還有什么原因導致目標難以實現。這些和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的方式、學生作為主體對數學內容的事先了解以及數學的現實價值有很大的關聯,如何很好地融合這三個方面,是構建數學閱讀教學模式的關鍵所在。
1.學生對數學內容的事先了解權
過去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是讓學生在課上無思考地接收教師教授的知識內容,大部分學生是沒有認真閱讀數學的課本知識點的,就算是閱讀了,其閱讀的質量也比較低,很難從數學知識中發現所要表達的深沉含義,使得學生的課堂學習結果和教師所要求的水平相差較大。為了解決這種現狀,有效的措施就是讓學生有“事先了解權”,也就是說,教師要從數學知識方面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教學“正數和負數”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通過閱讀課本的知識來事先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這種方式從本質上來說,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解放,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處理好數學現實價值和數學閱讀教學的聯系
學習數學有什么用?這已經成為很多人對數學教學的批評方向了。在過去的數學教學方式下,教師教的知識比學生進行實踐運用多得多,使得學生產生一種和現實脫離的感覺。這就要求現今的數學教學務必根據實際進行必要的改變。在對學生進行課本知識的傳授時,要有效運用數學知識,打開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針對性的實踐鍛煉,發揮數學的現實價值。比如,在教學“平面直角坐標系”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拿出一個地圖,任意找出三個地點,在這三個地點上做出坐標圖,教師先確定其中兩個地方的坐標,然后讓學生計算出在坐標系里面第三個地方的坐標是什么。
3.創建以閱讀教學模式為基礎的數學教學新局面
在這種新局面下,要求教師處理好學生對數學內容的事先了解權、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疑難解惑、課后的輔導與強化這三個部分的結合,使學生可以將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把數學當作一種簡單的考試工具。可以在原來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上加入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這是構建有效的數學教學模式較為簡易的途徑。它是一個以準備學生的課前閱讀資料為前提,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自由討論為中心的模式,達到數學課本內容與思考方式結合應用于現實實踐中的教學目標,凸顯出數學的現實價值。
二、構建有效數學閱讀教學模式的具體方法
有學者指出,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目標之一,這就要求處理好數學課堂教學的方式、學生作為主體對數學內容的事先了解權以及數學的現實價值這三方面的關系。
1.課前閱讀資料的準備
閱讀資料的準備主要是對數學閱讀資料進行編寫,在編寫之前可以先設計好相應的模板,有利于教師在編寫時進行參照。
(1)設計有效的閱讀情景
學生是通過閱讀獲得知識的,如果學生對此不感興趣,那么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得學生容易對數學閱讀產生厭倦的情緒。所以說,好的閱讀情景可以打破這種教學困境,從大部分學生覺得有趣的方面來設計閱讀情景,可以根據現實發生的故事進行改編,舉出一些合適的例子,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閱讀,而不是被動地去閱讀。引入例子:“有個人準備去買蛋糕,來到蛋糕店,跟店員說要一個14寸的獼猴桃蛋糕。店員告訴他,最近做促銷買一個10寸的獼猴桃和一個8寸的其他水果蛋糕的組合套餐,價格與14寸的獼猴桃蛋糕是一樣的。這時你是故事里的主角,你會怎么選擇?將你的理由說一下。”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感興趣的“蛋糕”話題引入到課堂中,學生對閱讀的話題感興趣后,就會更加有興趣地閱讀下去,經過閱讀來證明與自己的想法是否一樣,還有沒有其他的觀點,并且在這種閱讀模式下,學生可以盡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就是說,有了較深的閱讀興趣后,盡管故事后面的內容會比較枯燥,學生還是有極大可能繼續看下去的。
(2)建立正確的閱讀步驟和明確的閱讀目的
在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后,接下來就是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也就是為學生建立正確的閱讀步驟。閱讀的步驟如何也是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的,因此要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先給予一定的指導,采取有效的手段來發揮積極的效用,減少學生閱讀的難度和阻力。而對于閱讀目的的確立需要經過深思熟慮,使閱讀目的能夠具有導向性、科學性和鼓勵性等特點。例如,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可以讓學生閱讀相關知識的故事講解,在學生閱讀之前,可以讓學生先閱讀故事后面的問題,先對問題進行思考,看看問題和課本的哪個知識是聯系的,讓學生往哪個方向思考,然后再看故事,在故事中找出答案。這樣的話,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科學的閱讀步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達到閱讀的目的。
(3)減少邏輯性、專業性較強的數學用語
在解決學生閱讀狀況時,閱讀材料的編寫也是比較重要的。要知道,大部分的數學閱讀資料的用語是比較專業的,或是邏輯性較強的,有時候就會讓學生覺得艱澀難懂,不利于學生閱讀的效果。可能學生讀了好幾遍都不知道故事在表達什么內容,這樣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可以在編寫故事時增加一定的注釋和引申,或者教師在幫助學生閱讀的時候跟學生進行適當的解釋,這都是有利于學生較好閱讀的方式。
(4)適當插入測試題和提問
教師讓學生進行閱讀之前,可以現在黑板或者PPT上列出幾道與閱讀知識相關的習題,等學生完成閱讀之后,與學生一起進行思考,并讓學生進行適當的討論,學生通過測試題目可以加強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將閱讀材料和書中知識點有機地聯系起來,加深學生對數學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也強化了對課本知識的掌握。endprint
2.科學設計教學過程
通過上面的手段,學生關于數學知識事先了解權的問題就得到了較好的處理。接下來要處理的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在教學角色轉化中,漸漸改變了以前自己為中心的教學地位,逐步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今的教學模式不再是簡單地把知識教授給學生,學生機械地吸收知識的低效模式了,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個指導者,幫助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中自由地討論和學習,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提高。
(1)將學生閱讀的問題和數學內容聯系起來
教師不僅僅讓學生進行閱讀,在閱讀后給學生自由的發言時間,讓學生暢言所想。教師在學生做完發言后可以給予適當的補充。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學生發言后要及時進行適當積極的評價,使學生在發言后能得到自信和鼓勵,有利于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舉個例子,學生在閱讀“數學活動擲釘圖”時,學生也許會產生為什么實驗的結果會趨于一個確定的值,這時教師就要抓住機會,結合課本知識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問題。
(2)有效的課堂討論
我們知道,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務必要有一定的討論,這是閱讀教學的一種重要教學方式。教師為了使討論有效,可以設計一種記錄學生發言討論的機制,平時在學生討論后給予記錄和簡單評析,同時要考慮那些沒有機會發言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上將想發言的內容由書面的方式交上來,然后依據教學的進程進行分析。如,在教學“普查與抽樣調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地發言:生活中哪些調查是普查?哪些是抽樣調查?學生通過積極的討論,找出了普查與抽樣調查的區別和聯系,從而加深了學生的知識理解,使得課堂討論更加有效。
3.課后再閱讀
學生在進行再次閱讀可以加深他們的理解和思考,通過學生課后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行閱讀,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運用數學處理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讓學生在生活中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并且讓他們閱讀的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樣就能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數學閱讀的樂趣。
總之,初中數學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是要在收集大量有效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的,在這個有效的模式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思想是要貫徹整個教學過程的,使構建的數學教學模式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張紅英.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中,2012(03).
[2]蔡旭東.把數學讀起來:談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文理導航:上旬,2011(05).
[3]甘萍.學生數學閱讀指導的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溧陽實驗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