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顯芬
摘 要: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同樣的教育方法,因為語言的不同,就有可能相差二十倍。”語言是人類用來表達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而肢體語言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是指人的動作、表情、姿勢、舉止等,它是一種非文字符號的通訊手段,是通過人們的體態動作來表達的無聲語言。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除用口頭語言表達外,還大量地運用肢體語言予以配合,以強化和加深表達作用。因此,體育教師的肢體語言不僅能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定式,還能夠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陶冶學生的情操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關鍵詞:肢體語言;體育教學;作用
一、充分發揮肢體語言在體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1.肢體語言作為信息傳遞,能引導學生的良好心境
體育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雙邊過程和信息傳遞與反饋過程的集合,通過肢體語言的信息傳輸方式,從而達到教師針對學生教學的目的。心境作為一種情緒狀態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同的影響,尤其是體育教學中,低落的心境易造成注意力分散并促使機體損傷,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反之良好的心境,會促使注意力和興趣的提高,技術與動作的良好掌握。相對于低落的心境技術與動作水平的提高也會更快。一個人所處的客觀環境是造成心境最為直接的因素。譬如說,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方式、方法、手段等客觀因素會影響學生的情緒,教師的動作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肢體語言這種傳遞信息的手段在體育教學中不僅可以更為生動地傳達教學信息,還會有益于渲染語言表達的情感,即要求體育教學過程中肢體語言能夠達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效果。在較為活躍的課堂上會發生各種情況,這就要求教師能夠以冷靜的心態控制情緒,及時處理發生的狀況,減少老師的負面情緒對學生心境的影響。實踐教學中,體育教師應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感染情緒狀態低落的學生,從而使其更能融入集體,感受到集體的關心與溫暖,體會與老師心與心的交流的樂趣,以良好的心境學習,達到最佳的精神狀態。
2.肢體語言能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豐富的表情和手勢等肢體語言能活躍學習氣氛。學生在平等、民主的教育氣氛中,才能迸發出想象與創造的火花,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僅靠教師的語言,更多是要借助教師的肢體語言。教師在體育課堂上的表演、手勢、示范動作等肢體語言,直接影響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學習氛圍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效果的好與壞。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親切而溫雅的微笑,誠摯而聰慧的目光,一個豪邁敏捷的跳高技術、剛勁猛烈的投擲技術、風馳電掣的跳遠技術、轉眼即逝的空中轉體,都會使學生悠然神往,這種通過肢體表演直接影響學生體育活動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二、肢體語言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提高教學質量
肢體語言教學手段賦予更多的感情內涵,更便于師生之間的溝通。體育教學的特點之一就是能與學生零距離接觸,他們每做一個動作,很想馬上得到老師的幫助、指正并認可。在課堂學生比較多,教師不可能一一表揚指正,這時教師用肢體語言(點頭、手勢、擊打等)迅速作出判斷,以滿足學生的心理要求,學生的心理會充滿無限滿足和自信。師生始終是直接交往,這種交往不但通過有聲語言,而且還大量地通過肢體語言。由于其感染力強、明確度高易接受,因而容易成為師生溝通的重要形式,同時也是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調整的重要手段。教師上課時的態度、認真、耐心、親切大度、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表情都會對學生有心意相通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注意學生的情緒表達,從而有效地改進提升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動力、興趣、信心常常與教師的神態和情感交流息息相關。如,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集中的注意力和較高的積極性都表明教學組織措施的合理,制定的運動量的適度。反之,悲觀的情緒表露,焦躁不安的情緒意識,松散的狀態及運動后兩眼無神,臉色蒼白,汗流浹背等都表明教學方式及內容的不合理、不得當,這表明教師需要對教學措施進行及時的修改。當學生在高難度動作的練習中存在不足時,教師應表達自己對學生的信任和期待,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好的鼓勵和感染。因而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與學生眼神的交流,并有目的地察言觀色,以一種健康的、熱情的高尚情感去感染學生與學生溝通,那么教學就生動活潑,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大大提高,教學質量也隨之提高。
三、肢體語言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目光是心靈外在的表現形式。目光是一種非語言的符號傳遞,既能表現個人的心理狀態,又能把內心狀態化為非語言符號傳給他人或者把來自他人的符號通過理解之后接收過來。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善于打開心靈的窗戶,把自己內在思想通過目光傳遞給學生,同時通過目光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達到師生之間情感的溝通和交往,從而直接掌握和調節他們的心理活動。在體育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與表揚、批評與警示,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通過表情、眼神、手勢等肢體語言,對學生傳遞贊賞、鼓勵的信息,能夠讓學生備受鼓舞,學習興趣更濃,會更加努力,對學生的心理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在體育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對學生批評性的警示,會起到保護學生自尊心、暗示學生自覺改正錯誤的作用,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課上有些學生沒有專心學習或做了違反課堂紀律的事,教師如果用眼神來暗示他,不當著全班學生面批評,很多學生發現教師注視他的時候,一般都會自覺改正,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不影響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相反,如果一旦發現學生有輕微的違紀行為,教師的肢體語言就毫不掩飾地流露出對某個學生的輕視、反感甚至厭惡,就會使學生心理受到傷害。所以,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巧妙地運用肢體語言。對成績好的學生給予肯定,對學習態度好的學生進行鼓勵,對出現錯誤的學生更應該合理適度地運用肢體語言進行批評和警示。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肢體語言在體育教學中比有聲語言更為重要,是對語言手段的必要深化和補充。用科學、發展的眼光看體育教學,研究肢體語言在體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對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情感溝通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體育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配合其教法,合理運用肢體語言,以達到加快教學進度,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英梅,劉曉文.非語言溝通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學校體育,2008(10):54-55.
[2]李小慶.體育教學中身體語言行為的作用[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116-117.
(作者單位 重慶市城口縣巴山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