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定桂
【摘 要】現代教材中,章節的命名大都根據每一節課程的主要內容直接描述課程的內容,沒有彰顯作為學習對象的經驗和感受。從人文關懷的視角出發,搜集和整理浙教版科學教材中的章節命名我們可以發現,該教材的章節命名充分的彰顯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章節的命名形象生動,具有較高的啟發性和可讀性,從而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銳化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漸漸的融入了生命教育的理念,促進該學科的教育回歸到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中,實現人文教育的恰當融合。
【關鍵詞】科學教材;章節命名;人文關懷
初中的教科書是一門課程的重要載體,其章節的命名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問題意識的培養有著密切的關系。浙教版的科學教材書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每一個章節的題目更加的生動靈活,能夠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采用誘導的方式,貼近生活的具體案例,逼真的語言進行設置。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充分的體現科學教育的本質,而且能夠充分的體現科學教育中的人文情懷,在最大程度上發揮了教育和人文關懷的雙重作用,進而回歸到教育對人的重視和培養的發展模式。
1.浙教版科學教材章節的命名更加關注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我國很多的教育專家一致認為,中國衡量教育方式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是:講學生培養的服服帖帖的,有問題不敢提出來,所有的問題只要上課教師講一遍全部的學生都會,這種現象在越高的年級中,現象越普遍。這種現象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現今教育模式下的學生不敢質疑,不敢挑戰教師的權威,教育工作者也很少關注這些問題,并且該種現象已經演化的越來越嚴重,且隨著學生年級的不斷升高,這種問題表現的越來越嚴重。追究其根本就是我們只注重對知識本身的關注而忽視了對學生的關注。浙教版的科學教材就很好的解決的這樣的問題,例如在講到“摩擦力”時,浙教版的科學教材就將章節的標題命名為“摩擦的利弊”。摩擦力對于人類來說,是有利有弊的,教材的編寫者也從客觀方面印證了這一點,從而給學生的思維中營造一種認知沖突,摩擦力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激發學生的發問意識。人們在日常的生活當中,要充分的認識摩擦力的雙重性,盡量利用其有利的一面,避免不利的一面給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同時,學生為了探究新的認知層面,其回主動積極的接受新的內容,并對現有的知識進行重新組合判斷,使學生的知識層析不斷提高。
2.教材章節的命名體現了對學生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培養的平衡發展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仍然不足,學習和思考經常會憑借感性思維作為支撐。浙教版版中的“地球的‘外衣——大氣”這一章節的命名很好的契合了當前初中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認知程度。這一章節的命名不僅教學核心包含性強,點名的本章的住要內容,更令人欣喜的是,他把原本枯燥的知識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變現出現,內容形象生動活潑。可以很容易的想到學生的求知沖動,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后續的思考也將不斷的深入,理性思維也有邏輯可循。學生在該章節線索不斷的引導下,認知水平獲得一定的自由發展,開始自主的構建本章節的知識點網絡結構圖。同時,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協調共進,促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的感受教學的趣味性,這不僅是學科知識傳授的殿堂更是韌性培養的宮殿。
3.教材的章節命名守望了生命教育的希望
首先,給予學生健康的生活意識和行為。在九年級的下冊的科學教材中,編者將第三章命名為“人的將抗與患病”,編者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身體健康與環境之間存在的關系,從而能夠引發學生去改善自己的行為,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激發學生追求生命的存在價值,通過閱讀浙教版科學教材,我們可以發現,編者在對生命教育的邏輯意識上,與我國教育領域的理論不謀而合,我們摘取了部分章節的命名,并描繪出如下圖結構。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與繁衍都離不開自然界,宇宙的不斷發展,孕育了太陽系的產生,同時催生了魅力富饒的地球,地球有孕育了我們人類。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清楚的認識到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結語】
科學教育是一種直面青少年的教學活動,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順應學生的好奇心理,并不斷調整我們的教學計劃。浙教版的科學教材就給我了我們這樣一種教學思路:合理中的組織章節,兼顧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學習心理,給每一個章節去一個有誘惑力的名字,不斷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平衡學生的思維傾向,給予學生最大的生命教育關懷。
【參考文獻】
[1]郭兆年,李秀芳.讓生命教育凸顯校園人文關懷[J]. 思想理論教育.2010,7(08):24.
[2]潘麗華,曹明富.中小學科學教材的銜接問題及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10,4(20):57.
[3]李玉福.思想政治教學中高中生人文關懷價值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0,8(03):229.
[4]董旭午.人文教育:須在飽含人文關懷的土壤上生根——對高中語文教學領域強化人文教育問題的若干反思[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1,3(01):457.
[5]李桂梅.淺談語文教學與人文關懷[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6(12):411.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溫州育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