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 要:課程改革提倡自主學習,使用新式教學方法進行小學數學教育,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自主;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直接灌輸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習方法非常機械,新的課程改革對這一教學方式進行了調整,提倡小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自己動手,在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方面進行重點培養,提高其自學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團隊合作及彼此交流的能力。自主學習,也可以稱自我導學,是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而言的,“自主學習”是指較少依賴別人的幫助而自己可以進行有效的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自主學習的具體內容如下:在上課之前,學生首先要對教學目標有所了解,收集相關的信息資料,提前溫習學習內容;上課時,學生要與教師的進度保持一致,尤其是在預習過程中沒有理解的知識點要重點學習,而且要根據具體的需求調整學習方法;課后,要對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自測,從中總結出自己的得與失,對學習方法和思路進行修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意義重大。所以,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學會自主學習。下面,是筆者關于自主學習培養途徑的淺見。
一、導入概念——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源泉
新的課程改革在數學方面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增加數學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所以,小學的數學教學要以學習經驗和學生掌握的知識為切入點,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來進行自由思考。在讓學生學習“小數”時,如何才能成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小數”的概念導入進來呢?筆者展示了這樣幾張在商場中看到的圖片:1.5元的鉛筆,9.9元的羊毛襪,59.5元的襯衫,問學生們是否都在買東西時碰到過這樣的價格?這時學生們紛紛表示看到過,七嘴八舌地開始討論起來。這樣,聽著老師講述的相關場景,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會了與具體的生活實踐相結合。有了這個鋪墊,學生再學習“認識小數”就感覺有趣多了,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同時,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實際中真正體會了“小數”的概念。所以,小學的數學教學需要改變過去的理論教學模式,與生活實踐相聯系,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學生能夠用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處理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讓知識與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最終實現了自主學習的教學目標。
二、理解概念——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風向標
開展概念教學就是讓學生理解概念,進而通過引導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生在觀察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會進行思考和聯想,并對比分析和驗證,最終理解概念的含義。在教學的初級階段,要讓學生首先理解概念的基本含義,認識其外延,通過分析總結出其基本原理和運行方式,讓學生從聯系、觀察、驗證和分析中獲得真實感受,對概念形成更加形象和直觀的認識。例如教“千與千克”時,可以用“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理解本課要掌握的新概念。在課前教師讓同學們紛紛從家中帶來了一些自己喜愛的小物品或者零食,而在某些包裝品上有著g的標識,教師帶領大家一起稱這些東西,同時自己也從家里帶來了許多蘋果,對比一下,同學們逐漸明白了克與千克的區別,然后就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去稱一下,在操作實踐中領會概念。通過動手操作,學生有了切身的體驗,充分了解了千克與克兩者的關系。學生對克與千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把握更到位,也讓他們學會了站在數學的角度去發現美,進而更加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
三、鞏固練習——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奠基
對于學習數學知識來說,學習概念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學生還需要自主學習,進行大量的練習來固定課堂所學的知識。教師要給予指導,幫助學生來練習概念的基本知識,具體如下:
(1)概念辨析。因為學生自身的閱歷不深,學習的知識較少,對概念的外延和內涵掌握不夠到位,容易混淆,產生認知上的誤差。教師要給予適當引導,讓學生明確概念,進行辨析、對比和判斷,通過多次聯系對基本知識進行鞏固。例如“一根鐵棍的長度為五分之三米,換一種說法就是長60%”這道判斷題就是對分數、百分比兩個概念的練習,對學生的認知程度進行測驗。
(2)觸類旁通。通過量的練習,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加準確,并且能夠聯系日常生活,進行舉例說明。比如“年、月、日”的學習,既要求學生精準地表述出年月日的概念,又要求學生舉出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如“如果酸奶的保質期寫的2014年3月份,那么它的保質期是多長?”。
(3)換詞游戲。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可以用多個詞匯來描述同一數學概念,運用立體方式從不同維度進行表達,這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一章時,讓學生變化邊、角、對角線關系的描述來加深對平行四邊形概念的認識。這樣,通過鞏固練習,會讓學生們更加深入地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標。
在小學階段開展自主教學,其基本目標就是通過小學生的主動、自主學習,學會自我創造,進行轉化和沉淀,提高其數學素質。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還不夠強或存在著差異性,難免會出現對數學內容不理解或一知半解的狀況,無法獨立完成課程內容的學習,數學課程也一樣。因此,小學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解決疑惑。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需要制訂計劃,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曉華.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例談[J].山東教育,1996(19).
[2]支媛.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引導學生走上自主學習的軌道[J].考試周刊,2011(45).
(江蘇省昆山市新城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