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帥
摘 要:數學文化向人們展示了數學極富魅力的一面。在中職數學教學中開展數學文化教育,逐漸把數學文化融入到教學中,在教學中體現數學的思想與方法,用文化的眼光來看待數學,體會到數學中那濃郁的人文內涵。
關鍵詞:中職數學;數學文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205-01
在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中,數學從對學生的思維訓練轉為專業課服務的工具課,反映了對數學教育功能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理性與成熟。數學與專業課結合緊密,滲透數學文化的機會更多,可能性更大,數學文化的教育對于亟待提高學生的素質起到了不可否認的作用。利用好數學文化的教育功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利用數學史料揭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對中職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他們認為數學難以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學習數學有什么用?這些問題大都不被學生所了解,而從數學史中可以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教師要通過相關的數學內容來揭示數學知識產生和發展過程、數學方法的形成與運用過程、數學發展的重大事件,讓學生體會人們認識數學的曲折過程。例如:在教學“函數”時,就對照初中函數的定義討論。為什么在高中還要學習函數,函數概念為什么用集合來定義?在這里可以插入康托創立的集合論的歷史知識,并從中找出答案。學生了解了函數概念的演進過程,也就理解了函數概念的本質——數集間的一種對應關系。在教學“概率”時,讓學生了解這門學科的產生歷史,概率論產生于17世紀中葉,當時刺激數學家首先思考概論的卻是賭博分賭金的問題,在探討賭博有關的問題中產生了一門研究隨機現象規律的學科。現在概率論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學分支,已廣泛應用于人口統計、人壽保險等范疇。讓學生了解這些史實,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的產生背景與發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二、通過數學文化熏陶,培養優良思想品德
較多的中職生認為數學只是與數字打交道,沒有什么意思。在教學中如果只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與訓練,而忽視了美育的滲透,那學生就會把聽數學課,解數學題,看成是最頭痛的事,對數學產生懼怕心理。在每個單元的復習中,把已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以列表的形式把知識系統化,例如:在教學“二項式定理”時,就介紹法國數學家法布兒學習數學的歷程。法布兒師范畢業后到了一所條件簡陋的學校教書,有一天一個年輕人登門造訪,希望他輔導一下代數,可法布兒并不懂代數,怎么辦?為了輔導這個年輕人,他找了一本書一頁一頁地翻看。突然書中的一章節介紹了《牛頓二項式定理》,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他拿起了筆一邊看一邊做起了排列和組合。不可思議的是法布兒全部搞懂了。他繼續向更多的知識發起進攻,后來又向解析幾何發起沖擊,最后在數學上取得非凡成就。數學家的學習經歷告訴我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難免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挫折,但我們決不能放棄。
三、培養學生思維方式,激發用數學的意識
學習數學要學會通過把背景材料抽象成數學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來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多接觸社會,多參加個字社會實踐活動。作為數學教師應積極的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例如:怎樣安排班級中打掃衛生的值日表,讓每一組的同學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值日工作。要指導學生從考慮選拔有責任心與領導能力的組長,愛勞動與不愛勞動的學生的分配等方面出發,讓學生學會數學分類方法,數學最優化選擇,統籌規劃等思維能力進行問題的解決。作為數學教師要高度的贊揚用數學的意識進行生活的學生。例如:有的同學在進行黑板報的圖案設計時,完全采用了數學中的對稱方法;有的同學在班規的指定中,充分考慮了扣分與加分的必須平衡。采用了數學中的定理守恒規律等諸如此類的生活小事,我們都可以對其行為進行贊賞,并給予理論的指點。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處處用數學。用數學意識來處理生活中的小事,讓中職生能更好的認識數學,更好的應用數學,從而擺脫抽象的數學。
四、培養數學應用意識,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在教學中要向學生介紹數學在相關職業崗位上的應用,如數學CT、核磁共振、天氣預報等重要技術中發揮著核心作用。介紹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在其它學科和現代生活中的應用,揭示數學與其它自然科學的聯系,展示數學文化的應用價值,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和社會需要,以糾正其數學難而無用的錯誤思想,培養他們自覺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例如:在教學“排列組合”時,就給出這樣例題:某市有45萬人口,本地區的電話號碼是前兩位數為“29”的七位數,如果按照平均3人一部電話計算,那么這樣的電話號碼是否夠用?在學習數列時,給出這樣的例題:某家庭向銀行貸款2萬元用于購房,年利率為10%,按復利計算,若這筆貸款要求分10次等額還清,每年一次,并且從貸款后次年年初開始歸還,問每年應還多少元?這些例題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讓學生不再認為數學是高深的的理論,而與生活密切相關,從而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總之,通過滲透數學文化能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努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受到文化的感染,產生文化共鳴,體會數學文化品位,體察社會文化與數學文化間的互動。讓數學散發出人性的光輝,才能真正而持久地發揮數學文化的長久功效。
參考文獻:
[1] 劉永梅.關于數學文化的幾個問題的哲學思考[J].數學教學研究,2011(18).
[2] 陳 明.營造文化數學氛圍 建構數學教育新觀念[J].數學通報,2012(10).
[3] 鄭 強.論課程形態數學文化極其教育價值實現[J].數學教育學報,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