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麗
摘 要:在現實的課堂實踐中,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課堂出現的錯誤,常常被忽略了。有些是由于教師對正確答案的過分期待使他對錯誤“視而不見”;有些是由于教師認為個別學生的錯誤,在課堂上用寶貴的時間來處理,對其他學生而言是個浪費;還有些是由于對學生出其不意的發言,教師常常不能做出準確及時地判斷而不知所措……種種原因導致大量的、有價值的錯誤資源。實踐證明利用好這些錯誤資源能夠提高教學效果,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錯誤資源;利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180-01
新課程改革要求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教學過程本是學生認識和發展的過程,是學生由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漸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說錯話、做錯事是正常的。動態生成式教學追求真實自然,應該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況,課堂再現的應該是師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然而在現實的課堂實踐中,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課堂出現的錯誤,常常被忽略了。有些是由于教師對正確答案的過分期待使他對錯誤“視而不見”;有些是由于教師認為個別學生的錯誤,在課堂上用寶貴的時間來處理,對其他學生而言是個浪費;還有些是由于對學生出其不意的發言,教師常常不能做出準確及時地判斷而不知所措……種種原因導致大量的、有價值的錯誤資源最后未作處理,被遺忘掉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告訴,更需要經歷。真正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就要有效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教師要勇于并樂于向學生提供充分研究的機會,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
一、深刻理解錯誤資源的含義
所謂的錯誤資源,就是指師生在認知過程中學生發生偏差或失誤,并通過雙邊互動,在集體“識錯”、“思錯”和“糾錯”過程中生成的課程資源。教學中的錯誤資源是指在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違反教學結論或數學方法的現象。教師應善于課前預設錯誤資源,課中捕捉錯誤資源,課后反思錯誤資源,將學生的學習錯誤當作一種教育資源,有效.合理地加以利用。根據心理學家貝恩布里奇說:“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每個學生都有分析、解決問題和創造的潛能,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的本能。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而學生犯錯的過程就是一種嘗試和創新的過程。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成效的學習時刻。
二、利用錯誤資源的策略
1、利用錯誤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中產生的錯誤,它來自學生,貼近學生,教學時又回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錯誤”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只要合理利用,就也能較好地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由于學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認知水平的限制,出錯是不可避免的。作為教師,應尊重、理解、寬容出錯的學生,不斥責、挖苦學生。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而心情舒暢,情緒飽滿。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最活躍,實踐能力最強。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學習,擁有快樂、寬松、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認知和創造具有極佳的激勵作用。因此,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我在課堂上提倡幾個允許: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沒有答錯題被老師斥責的憂慮,更沒有被同學恥笑的苦惱,他們在寬松的氣氛中學習,思維活躍,敢說、敢做,敢問。面對學生已出現的錯誤,教師應換位思考,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替學生想想,想想學生此時的心理狀況和情緒。因此,在教學中,我不斷引導學生在反思中發現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原因,找出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及鼓勵下,敢于正視錯誤,增強戰勝困難、學好語文的信心。
2、講錯就錯,明辨是非。一個人要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往往要經歷一個曲折的內省過程。教師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學生的錯誤觀點、錯誤認知,而應站在學生的立場去順應學生的錯誤認識,掌握其錯誤思想的軌跡,摸清錯誤源頭,采取適切的教學方法,讓其暴露錯誤,并把錯誤拋還給學生,將錯就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引導學生在思考、反省中明辨正誤是非。面對兩位同學的觀點,我沒有立刻下結論,而是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學生在互相爭論中認識到自己在思考問題中的不足,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而且使思維方法得到了改進。教師采取適當的方法,把學生的錯誤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引導他們從正反兩個方面去修正錯誤,給他們一些研究、探討、爭論的時間和空間,在爭論中明理,在爭論中內化知識,不僅能使學生提高認識、改正錯誤,而且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政治課的教學信度,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3、在錯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新思維是一種用靈活、新穎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探索求知的思維活動。利用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鼓勵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審視自己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突破原有條件、問題鎖定的條條框框,合理分析推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而學生犯錯的過程就是一種嘗試和創新的過程。教師只有具備“主動應對”的新理念,變學習錯誤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契機,讓其發揮出應有的價值,才會看到錯誤背后的成功,折射出燦爛的光芒。
總之,“錯誤”是一種寶貴的教學再生資源,智慧的教師善于捕捉有利于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有價值的錯誤。當學生處于思維的分岔口,“接住孩子拋來的球”再“把球踢給學生”,在充分展開錯誤的思維過程中,不斷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