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斌飛
摘 要:通過對“放羊式”體育教學現狀的調查和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加強教師對“放羊式教學”的理解和運用,以推進體育教學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放羊式;教學方法;體育
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將古詩詞空白結構的特征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就能成功地將學生的情感融入古詩詞的意境之中,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引燃,感性思維得以激發,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升審美情趣。
一、高中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古詩詞的教學特質
中國古典詩詞反映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文化價值一般有四種表現:(1)哲學精神與表現手法的統一;(2)愛國精神與道德情懷的述說;(3)詩教傳統與中庸之道的表達;(4)個人的價值取向或風格追求。
詩詞與其他文學體裁相比,語言上更加精練,結構上更加嚴謹,情感表達更加強烈,藝術塑造更加濃重,同時帶有音樂性的特點。從詩經、楚辭、樂府詩,到唐詩、宋詞、元曲,無不體現著以上所述的特點。因為它們篇幅短小,語言干練,所以容易背誦與傳播。另一方面,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表達出作者的內心情感,容易與讀者產生共鳴,感同身受。
縱觀當今語文文體,文言文太過高深,學生沒有興趣而且學習起來困難重重。現代文簡單易懂,但佳作不多,經不起時間的沖刷。因此,外在與內涵、表達與情感相統一存在的古詩詞,使人回味無窮。
2.關于古詩詞的教學與學習現狀分析
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存在幾個問題:(1)咬文嚼字,只重視讀背和默寫而忽略詩詞的內涵,導致詩詞在審美過程中的意境缺失。(2)過分強調政治思想意義而形成一元論的作品主題,死板的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揮。(3)源于教師自身的原因,其文學積淀不足,導致對詩詞作品的解讀陳舊過時。而在對于教材的利用上,往往機械套用,使古詩詞的精髓與韻味付之東流。
二、空白藝術運用于古詩詞中的基礎
“空白”一詞,來源于中國繪畫,指代中國畫構圖中的留白處,以給觀眾留下聯想的空間,因而形成“計白當黑”一說。也因此,畫家如果需要用有限的空間描繪出無限的風景,就要用到“空白”。
除了繪畫之外,音樂、戲劇、影視作品中,都會有空白藝術的使用,從而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表現目的。在古今中外的眾多名作中,例如,《琵琶行》《變色龍》《藤野先生》《蘆花蕩》,都涉及了這一手法。
在教學中,“黑”與“白”是相對而言的。如果說教師、教材對文本的分析是“黑”,那么學生對其自身的理解就是“白”。一黑一白,辯證統一,成為學生理解與消化的契機,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
三、空白藝術運用的實踐探索
1.興趣為主,氛圍和諧
(1)通過配置合適的音樂,將詩詞與旋律結合起來,從而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心。比如,《春江花月夜》可以使用清新明快的音樂;《將進酒》可以使用激越昂揚的曲調;《虞美人》可以選用憂傷古典的旋律。
(2)通過詩詞中表達的色彩,來帶動學生的情感認知,使“詩情”與“畫意”達到統一,完成教材與媒體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升華學生的感情,與作者的感情達到共鳴。
2.無聲為主,品味意境
所謂的“無聲”,即是通過語言上的空白、教材上的空白和節奏上的空白,來注重學生的心境培植,激發感性思維,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當然,空白的運用并不唯一,應根據教學的內容、教師本人的情況隨機應變、靈活處理。
3.思考為主,發掘內涵
并不是所有的詩詞作品都在有限的字數里將所有含義表達了出來,部分詩詞故意設下空白,留下開放式的結尾。這時就需要學生進行思考。所以,關于思考,就是通過添加、聯想、還原、延伸,對“未定性”的語言進行深入的挖掘。
4.多元為主,豐富底蘊
教師應改變以往一元化的教學模式,注重詩詞的自身文本解讀,從不同的方面去理解作品。為了豐富學生的詩詞底蘊,還可以開展一些關于詩詞的改寫、吟誦、傳抄比賽。
空白藝術表現出文學藝術的審美價值,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審美精華之所在。無論是詩詞還是文畫,都堅守著以虛襯實的美學原則。這種空白藝術的運用,看似無形,實則反映出作者的鬼斧神工。言已盡、意無窮,使人賞心悅目、浮想聯翩。
參考文獻:
謝連暉.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課堂藝術[J].中學課程輔導,2013(3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熟市滸浦高級中學)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