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增學
隨著高中新課程的實施,新課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教學過程中所教的課程順序在各校也不一樣。所以教材的內容、定位、要求、引入順序等一切都變了。這些變化給傳統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但在有限的時間里,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成為廣大教師討論和解決的重、難點。我經過新課改教學的實踐,談談對新課程教學的幾點看法。
一、教師自身教育觀念的轉變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注重教學理念更先進、課程設計更科學,更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大面積推進。這就需要廣大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加以落實,必須下大力氣去認真學習,努力探索,要多關注學生的“學”。針對課本知識集中,但考試時對知識的擴展比較多,打破以往的“以學科為中心”的傳統理念。傳統的數學教學以教科書的教學目的、教學大綱為主,以課本為本。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新理念,特別體現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一節課中時間的分配以學生為主。因此,作為面臨新課改的高中教師,我們要大膽地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以培養學生的原創性思維為主。
二、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參與尤為重要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教、學和練習,我們數學課程更注重課本中設計的“探索”內容以及動手設計、合作交流、閱讀等自主學習數學的方式;鼓勵學生通過感興趣的題,養成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習慣,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奧妙,特意發現他們的數學思維和創新意識。所以讓學生通過課堂探索、課后反思,多次修改建立自己的學習思維,但課前教師需認真詳細備課,精心準備材料,給學生創造一個實用、新穎、相對合理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比較陌生的知識內容上和真實的學習環境里進行探究和發現,讓學生自身感知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而且是一個輕松愉快的過程。
三、優化課堂結構,重視學生自己的“講、演、練”
新課改在內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力求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至少擁有20多分鐘的時間自主學習,這樣學生才能充分感受到數學求知的樂趣。所以,教師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參與意識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倡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力求在課堂中形成一種“研究問題”的氣氛,力爭每一節課堂都成為高效課堂。所以,教師應花大力氣鉆研教材,只有教師對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探索,使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教材,掌握知識。
總之,新課改的要求、新課標的理念、新課改的教法都對教師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教師要不斷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造出符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與模式,認真處理好課堂上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把握好主觀意志與客觀條件的高度和諧,就一定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取得良好的成績。
(作者單位 青海大通第三完全中學)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