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愛麗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學已成為當今信息社會不可或缺的支柱力量。數學課作為學校的主學科之一,特別是近兩年南京中考數學試題區分度加大,家長對初中數學的要求也相對提高,數學課的成績自然就成為學校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以成績論英雄的今天,老師和家長對學生的分數十分關注,忽略了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有關數學教學的德育功能的相關理論著作也相對較少,尤其是針對如何落實數學教學的德育功能的方法之理論更少,缺乏具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方法理論體系指導。
二、落實數學教學德育功能的方法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數學教師應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及孜孜不倦的敬業精神,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精神、態度、思想、方法,并隨時在教學中體現出來。智育、德育巧妙結合,相得益彰,必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事例法
古往今來,中國數學有著燦爛的、偉大的成就。從《九章算術》到《陳氏定理》,都是極具說服力的史料,都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自尊、勤奮自強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數學史是一部數學家的奮斗拼搏史,展示著數學家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偉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我國的數學家陳景潤把一生都獻給了數學事業,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這一世界難題。許多數學家出身貧寒,或身處逆境,他們的成功正是憑著超乎常人的堅強意志。被稱為“數學王子”的德國數學家高斯出身貧寒,連看書的油燈都點不起。在數學教學中,把定理、公式與數學家的軼事聯系起來介紹給學生,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與毅力,并將百折不撓的精神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勇敢地去拼搏,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經受住各種挫折的考驗。
2.實踐法
在數學中許多概念都是從客觀現實中抽象出來的。許多法則、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認識規律而產生、推導、歸納、概括、推廣、應用、發展的。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時要引用與時俱進、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時政知識,讓學生對其進行數學分析,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國情國策,同時,可以通過研究此類問題樹立學生的應用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
3.欣賞法
美育是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美以輔德,德以促美,數學本身蘊涵著一種令人神往的數學美,正如古代數學家普洛克拉斯所言:“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所以從美學的角度運用審美的觀點把數學中千姿百態的美有機地展示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欣賞法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欣賞數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達到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的目的。
三、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要適度
在教學中教師對德育的教育應把握一定的尺度,如果數學課內課外的有關內容沒有量化加工,或者滲透不適,德育教育就會顯得牽強附會,甚至走入“穿靴戴帽”的誤區;如果一味地追求德育教育,勢必會影響數學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教學中應做到適度適時地滲透德育。
總之,德育教學應貫穿整個數學教學之中,這不僅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也是數學實踐的需要。使德育教育與數學教學巧妙地結合,既可優化教學效果,也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葉弈乾,祝蓓里.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6.
(作者單位 南京市燕子磯初級中學)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