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摘 要:作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作文意識,然而,作文教學水平不高成了長期困擾農村教師作文教學的嚴重問題,所以小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方法值得教育工作者探究。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方法
一、注重農村學生的個性心理差異,對農村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作文教學
1.教師應大力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尊重學生的選擇,讓他們自我成長,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調動了其他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從而讓一個個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靈活現、充分展現。
2.真情實感是作文個性化的基礎。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我們要主張寫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情感、真實的思想。有時,教師充滿激情地朗讀學生的優秀作文,學生更會逐步樹立獨立寫作的自信心。
3.學生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時時處處留意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學生有了寫作的欲望教師一定要給予保護,學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們就會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
二、注重農村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想象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1.給學生提供想象空間,鼓勵支持農村學生大膽想象。有了自由馳騁的空間,他們的才能才會得以充分的發展。
2.我們在訓練學生寫作時要講究巧妙的構思。即使有些學生寫的是“三言兩語的流水賬”教師也不要責備求全,讓學生感到寫作不是“難于上青天”,這樣才會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特別是農村學生的想象力比較豐富。
3.注意現實生活,給學生想象空間的發揮。一旦學生思緒揚起,往往又會乘著興致,漫無邊際地想象。因此,我們教師的作用在于及時發掘學生的優點,鼓勵他們想象。
三、注重農村學生的生活經驗,對學生開展現實版的作文教學
1.平時我們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并有意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美好的人和事。這不僅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也調動了學生寫作的創作欲望。
2.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引導農村學生去體驗真實的生活。農村的學生有廣闊的天地,如組織學生開展走進田野餐桌的蔬菜基地參觀,會給予他們現實的寫作材料。
3.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講講“所見所聞”,學生學會了觀察,不僅積累了大量、現實的寫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寫作能力。
通過以上方法,我們作文教學的目標就達到了,自然教學水平也提高了。
參考文獻:
[1]周存輝.小學生活作文教學探微.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8.
[2]李素環.讓作文更輕松:小學作文高效教學36錦囊.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2.
(作者單位 遼寧省建平縣哈拉道口鎮中心小學)
?誗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