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瑛
【摘要】隨著信息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課程也在高中得到廣泛的開展,但是由于其學科的實踐操作性決定了它并不能與其他在高考中占據主要分值的科目相比,因而它的地位和重要性一直不能得到學生、家長甚至任課教師的重視。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一直是信息技術教師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
【關鍵詞】高中 信息技術課堂 提升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163-02
高中的信息技術教育對學生有著重要的意義,當今社會是一個通訊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信息社會,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術,擁有良好的信息處理能力,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每一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以提高高中生——這些未來的主要建設者的計算機水平為根本任務,不斷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完成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過程,提升信息技術課堂的效率。
一、培養(yǎng)學生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的興趣,才能促進學生對這項課程的學習動力,增加學生對課堂的關a注度和注意力,達到提升課堂效率的目的。而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興趣的關鍵點在于良好的課堂內容導入方式,主要方法有兩種:
(一)展示法
展示性導入就是把課堂所學內容的具體應用成果演示給學生,引發(fā)學生對本堂課所學內容的興趣。例如在利用Word制作電子賀卡這一堂課開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幾幅已經制作好的精美的賀卡,引起學生的贊嘆,同時教師指出它們的制作都需要利用Word,學生自然為了能制作出同樣美麗的電子賀卡而更加投入到這堂課的學習中去,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能被調動起來,也為這堂課的吸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對比法
對比式導入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新內容時,將其與以往的舊知識進行對比,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突出新學知識的優(yōu)勢,引起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編輯Excel圖表這堂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將同一信息分別放在文字、表格、圖表中向學生展示的方法,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出圖表相對于其他兩種信息展示方式的優(yōu)勢所在,激發(fā)學生對這堂課的所學內容的興趣。
二、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
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高中課程主要靠書面呈現的性質不同,它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性,因此需要利用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概率比其他課程要高得多。在信息技術課程授課的機房內,應該安裝極域教學系統,這樣教師在教師機上對本堂內容的操作演示也會在學生各自的電腦上呈現,而學生針對所學內容進行的操作也會被教師輕松地獲取,以便能更快地對學生操作的不當之處進行指正,學生對這種相對獨立的學習方式更感興趣,促進了其對課堂內容的吸收。此外,課件在信息技術課堂的應用也應該比其他課程更加廣泛,可以采用更加具體生動的圖片、動畫的展示方式對這堂課所學內容進行講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效率。
三、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
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提升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效率的重中之重,它更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點,滿足其輕松獲取知識的需求,促進師生關系的融洽,建立一個更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使教師的工作事半功倍。主要的教學方法有三種:
(一)任務性教學
任務性教學是教師根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把教學內容分成多個任務,讓學生圍繞任務的完成創(chuàng)造性地吸取、接受新知識的灌輸。劃分教學任務要分為不同的難度等級,隨著完成任務難度等級的提高,激發(fā)學生的挑戰(zhàn)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分層次教學
不同的學生由于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掌握和操作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使教學的整體進程顧全大局,因材施教。對進步較快的學生設置更高的學習目標,促使其不斷挑戰(zhàn)自己;對進步較慢的學生應該采取鼓勵和引導的教學方式,耐心細致地督促其學習,增加他們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信心,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不同進度的學生才能同時進步,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
(三)分小組教學
劃分小組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學生的競爭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同時促進他們同組協作意識的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歸屬感,不同小組的組成方式有不同的優(yōu)勢:“強弱組合”可以促使基礎較好的同學起到示范作用,使基礎不太好的學生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共同進步;“強強聯合”能促進組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互相學習;“男女搭配”可以利用學生處于青春期的心理特點,激發(fā)他們在異性面前的表現欲。
四、掌握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
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新時期高中生心理的不斷變化也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觀念提出了新要求,這門課程的實用性決定了它的教學觀念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了能配合時代教育的步伐,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新的信息技術知識,掌握新的課堂教學方法,經常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滿足學生對新知識、新觀念的需求,贏得學生的尊重,促進他們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動力,提升課堂的效率。
綜上所述,為了提升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效率,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促進學生對課堂內容的吸收,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中超.淺談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幾點體會[J].科教導刊,2010(21)
[2]曹興帥.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效率[J].現代交際,2012(8)
[3]趙振囡.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實踐方法[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10)
[4]孫秀敏.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思考[J].課外閱讀(中旬),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