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卉
【摘要】在高中教學時,由于家長和學校普遍較為重視應試教育的作用,認為成績是最重要的,好成績才有好未來。因此,在為了應付緊張的學業和面對高考的壓力的情況下,家長和老師往往就會忽視掉對學生其他方面素質的培養。雖然在當前,一些學校對素質培養越來越重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改進教學方式,尤其是在美術學科,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能增強學生在藝術方面的修養。對高中美術教學模式的改進能夠很大程度上的適應教學發展趨勢,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緩解緊張情緒,使得學生能夠在緊張的應試教育中感受多彩的藝術帶來的思維熏陶。本文以浦江地區為例對當前一些地方傳統藝術的好處進行闡述,并對地方傳統藝術融入高中教學模式的一些策略進行列舉和分析。
【關鍵詞】傳統藝術 融入 高中美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209-02
地方傳統文化藝術指的是在一定的地理、歷史、人文、宗教等多方面環境中才能夠形成的一種具有特色的藝術形式,是只有在當地才有的人們最耳熟能詳最熟悉的事物,也是能夠推動當地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精神生活的支柱。例如在浦江地區,經過千百年的積累擁有了獨特的地方傳統文化,形成了能夠代表浦江地區文化的獨特資源。如果某一地區的地方傳統文化得到了破環和丟失,就相當于丟失了這整個地區的文化上獨特的的靈魂與精髓。截止到2008年,浦江有六項民俗文化被評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拍手稱快的浦江亂彈、壯觀的浦江板凳龍、歷史悠久的浦汀迎會、絢麗的浦江麥稈剪貼、精美的浦江剪紙、高超的浦汀鄭義門營造技藝。這些民俗文化漸漸地得到人們的重視與保護,如今要將這些充滿地方特色,帶有藝術氣息的文化藝術遺產帶到高中美術教學的模式中,不僅豐富了高中美術課堂的所講述內容,還能把這些古老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不斷的進行傳承和發展。因此,這項改革同時肩負了培養人才和傳承文化的雙重責任。
而高中時代是一個學業繁重,充滿競爭充滿壓力的時期,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學校老師和家長將素質教育和學生們的藝術修養方面看得越來越重要,并不再是以前的只注重學業追求,一味的重視應試教育。將地方傳統藝術融入到高中美術教育模式當中去,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獨特的審美觀念,提高辨別和思考能力,以多樣的不同的藝術形式來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得學生在多元的文化當中形成獨到的思維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
地方傳統藝術中含有豐富多彩的美術教學資源,而一個地區的傳統藝術作為當地文化等各方面的直觀體現,其中更加隱藏著當地生活的人民的智慧的結晶,也是當地文化的寶貴遺產。在當下高中美術教學缺乏創造性與活力,急需改革發展,因此,通過融入地方性的傳統藝術將會給高中美術課堂帶來不一樣的效果。
那么,地方傳統藝術加入到高中美術教學中有如何的價值和優點,地方傳統藝術加入到高中美術教學模式中去又需要怎樣的策略呢?下面將對以上兩個問題進行探究。
一、地方傳統藝術融入高中美術教學模式的意義和優點
1.將浦江地方傳統藝術融入到高中美術教學中去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讓浦江地方的特色傳統藝術通過課堂傳授的方式,通過學生的學習來達到傳承的目的。經過整理和運用地方傳統文化藝術,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了解浦江地區多彩紛呈的傳統藝術,這能夠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和地方民間藝術的認同感,尤其是在當前的多元文化前提下,讓處于高中時期的青少年多接觸地方傳統文化,能夠增強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也能夠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情懷。
2.在面臨課程教學資源匱乏的現在,如果能夠將傳統地方藝術加入到高中美術課程當中,并加以推廣,對原來舊的教學模式加以改進,用新的模式和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來吸引學生,使學生對傳統地方文化藝術產生極大的興趣,加強生活與教育之間的聯系,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在藝術方面的自身修養,還能夠對優秀的傳統藝術形式加以保護和傳承。
3.傳統地方性藝術存在教育的價值
(1)傳統地方藝術在造型要素和審美上存在價值
在美術學習的過程當中,色彩的運用和造型是必須要學習的方面,在美術作品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而在傳統民間藝術的作品當中,經常能夠看到傳統藝術作品中對結構的對稱性以及色彩的完美搭配,使得藝術品在造型和色彩兩方面都配合的非常完美沒有瑕疵。舉例來說,浦江迎會中紙會表演中的喜劇人物,不同的形象展現出來的是不同雕塑的人物性格,再比如說流傳至今的浦江地區特有的板凳龍,通常一條板凳龍,集書法、繪畫、剪紙、刻花、雕塑藝術和扎制編糊等各種民間工藝為一體,充滿了藝術特色,不論是從顏色還是造型方面,都顯現出了千百年來我國人民在藝術構思上的獨到見解。還有浦江的剪紙藝術,剪出的圖案和花紋構建了不同的圖案,搭配了不同的形狀。而這些藝術形式都在經歷了數些年的改革創新之后顯示出了更加獨特的藝術魅力,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各個地方文化以及政治經濟的水平,這對學生美術知識及專業知識的提升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
(2)地方傳統藝術能夠使學生激發保護地方傳統文化的責任感
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都會有專屬于各個地區和民族的傳統藝術和文化,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對傳統民間藝術的不斷重視,弘揚傳統藝術,保護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了必須要做的事。而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和一些奇聞怪事等都包括在了民間藝術的范疇之內。在浦江迎會中紙會和人會的戲劇表演,將中國的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運用典型的人物形象進行傳播,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當中不僅能夠體會到中國古代傳統藝術在人物造型和色彩運用上的獨到見解和手法,還能夠通過表現出來的傳統故事提高學生的道德文化修養,對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同時也宣揚了優良的傳統美德,弘揚了正氣,也提升了學生對地方傳統藝術的興趣,使其主動承擔起傳承優秀的地方傳統藝術的責任重擔。
二、將地方傳統藝術融入到高中美術教學模式的策略
1.大量開展實踐活動,搜集傳統藝術素材
中國的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有五十六個民族,因此造就了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民間傳統藝術,但是在高中的應試教育條件下,學生在課本中接觸到的卻比較少,因此應該展開足夠時間的課外調查和采集工作,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過實地的考察和悉心探索,能夠將搜集上來的地方傳統藝術進行整理整合,匯編成畫集和書籍等出版或是進行展覽,使全校同學進行交流和分析。在浦江地區附近,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實地考察浦江麥稈剪貼和浦江剪紙等傳統地方性的藝術,并在實地考察的過程當中對刺繡和雕刻的技術傳承和雕刻出來的作品的風格和雕刻技巧進行研究和分析,并成立興趣研究小組,使感興趣的學生都參與到對于一種藝術手法的研究中去。另外,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實踐考察、浦江迎會起源發展和其中的關于美術學的知識,學生們可以在事件調查過后自己寫下實踐心得和體會,并學習其中的優秀節目,在學校師生面前表演,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各自的興趣也帶動了美術課堂的氣氛,還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美術知識。
2.學校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新型教學方案,轉變以前的只注重應試教育而忽略對學生實踐能力和藝術審美修養方面的培養,學校應該定期設置考察課,在頗具特色的古建筑、古村落,例如江南第一家、嵩溪村開展學生寫生教學,使得學生自己去研究了解地方傳統藝術的特點,這樣才能使學生對其中的藝術性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記憶。
3.學校的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風格,應該擴大傳統課堂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教育資源,通過多媒體的教學,使得學生在課堂之上實現口耳鼻之間的互動,更加清晰地感受各種地方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講解傳統地方性藝術的過程當中,麥稈剪貼和剪紙等一系列動態過程都可以用多媒體來展示,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自體驗。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經常帶領學生參觀民俗博物館,展覽館和工藝品商店等,了解作品背后隱藏的藝術家在做作品時的藝術思維和思想,親自動手學習工藝品的制作,通過不斷地參觀和親自動手,激發了學生對美術創作的靈感,也提高了對藝術審美的興趣。
三、總結
總的來說,學生對地方傳統藝術的興趣是需要慢慢來培養的,這就需要通過不同種類的手段來使學生增添樂趣,不僅要改變以往的教育教學模式,還要加強實踐的作用,投入到實地考察的過程當中去,親眼見證藝術家是如何塑造一個藝術作品,從中領悟到其中的精神,另外學校也要改善制度,放寬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使學生能夠主動地接受知識,培養興趣。經過長時間的培養,學生會慢慢地對地方傳統藝術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責任感,那樣不僅能夠弘揚了地方性藝術特色,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將地方傳統藝術融入到高中美術教學模式中去是有益于學生自身能力提高的。
參考文獻
[1]《論地方美術資源融入高校美術教育——以九江學院的本土教學模式為例》; 劉笑春
[2]《地方傳統藝術融入高中美術教學模式初探》;俞潔萍
[3]《地方傳統藝術融入高中美術教學模式初探》;張艷,2013年11期
[4]《泰安本土美術資源應用于高中美術教學研究》;張波
[5]《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的探索》;張超
[6]民間美術融于高中美術教學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彭澤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