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其木格
【摘要】閱讀對于人的一生至關重要,小學閱讀教學要立足于課本,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對閱讀的興趣。如今,新課標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適當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以課本為中心,向課外閱讀輻射,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那么怎樣才能使小學生學會閱讀,愛上閱讀呢?本文就當前小學閱讀教學進行了相關討論。
【關鍵詞】新課標 閱讀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092-01
1.課內嚴格訓練,指導閱讀方法
若想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愛上閱讀,那么就要先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因此,教師在課上要嚴格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使學生能夠了解到精讀、速讀、選讀等不同的閱讀方法,從而更好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1.1精讀法
精讀法指的是在閱讀中逐字逐句的對文章進行細讀,在精讀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效果,使學生養成邊閱讀邊思考的好習慣,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閱讀思維能力和自主閱讀能力,并增強閱讀語感。
1.2略讀法
略讀法指的是對文章大略地讀,把握全篇的大概意思即可。在培養學生學習略讀法時,教師應讓學生明白,采用略讀法時,對某些難點,只要不影響對整體的把握,可以采取“以繞為進”的方法,跳過去閱讀即可,不在某一難點處多耽誤時間。在遇到生詞、生字或不理解的句子時,只要能夠把握全篇大意,可以跳過去繼續閱讀。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略讀法并不是漫不經心的對文章進行閱讀,而是要求在閱讀中善于抓住文章重點,有目的的對文章進行閱讀。
1.3速讀法
速讀法指的是利用較快的速度對整個文章進行閱讀,用最少的時間獲取到最多的信息,并且能夠正確理解文章內容的閱讀方法。速讀法通常運用于課上閱讀練習以及課下閱讀課外讀物,使學生在快速閱讀一遍文章后能夠掌握整個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2.課外廣泛閱讀,拓展生活空間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閱讀方法,還要指導學生如何將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之中,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拓寬視野,積累閱讀經驗。
2.1結合課文學習,實施拓展性閱讀
若想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教師應以課文為閱讀中心點,逐漸向課外閱讀材料延伸,在此需要注意找準課本與課外讀物的聯接點和共同點,對此可以總結出以下幾種閱讀類型:
(1)釋疑解惑型。在閱讀中將課本教材的難點作為切入點,選擇有共同類似難點的課外讀物進行閱讀,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和把握,還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解決問題,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其中有一句“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很多學生反映對這句感到非常困惑,不明白其中含義。對此教師可以將文章當時的創作背景和社會資料整理出來發給學生,使學生明白當時的革命烈士如何遭反動派的迫害,在此基礎上再對文章進行閱讀時,學生不但能夠理解魯迅先生的言外之意,還能對文章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2)學法遷移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課文內容或寫作方法相似的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課上所學到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了《刻舟求劍》、《掩耳盜鈴》等成語故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小學生多用成語故事》;在學習了古詩后,可以指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中其他的古詩詞,并鼓勵學生熟練背誦相關古詩,從而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
(3)深化遷移型。在小學課本教材中有很多名著的節選或縮寫,教師可以在教授課文之后,將完整的原文或原著推薦給學生進行課下閱讀,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原著來加強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并且還可以適時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與審美情趣。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后,教師可以適時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后,向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使學生在由整體到局部的閱讀過程當中更深刻地理解了課文。
3.利用圖書資源,廣泛開展閱讀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僅要以課本為中心進行培養,同時還應該指導學生廣泛閱讀,開拓閱讀視野。因此,教師要利用學校的圖書館資源,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博覽全書。目前很多學校都已擁有獨立的圖書館資源,收藏的圖書種類也較多,科目齊全,其中包括名家名篇、天文地理、文學著作、歷史科學等各方面的書籍。對此教師要有選擇的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例如要求學生每周借閱書籍不少于1次,并且根據自身的閱讀特點和認知水平借閱有價值的書籍。
4.開辟活動天地,提升閱讀水平
4.1課前精彩三分鐘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每節課開始前,教師可以挑選一名學生到講臺上進行演講,將課余時間閱讀中收集到的小故事與全班同學分享,可以包括名言名句、成語故事、謎語、諺語以及奇人奇事等。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夠促進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積極性,從而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4.2定期開展“綜合性學習”成果匯報活動
定期開展“綜合性學習”成果匯報活動不僅能夠為學生創造出表現自己的機會,同時還能夠使學生體驗到閱讀的快樂。此項活動應由學生安排組織,教師參與其中,可以安排在課內進行,也可以安排在課余時間進行。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將學生在課余時間收集到的課外小故事以及閱讀心得,與大家分享交流。每位學生在活動中都能夠有機會展現自己,通過參與活動既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又能夠增加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
綜上所述,小學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習慣,使學生通過閱讀課外讀物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積累知識,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真正學會閱讀,愛上閱讀。
參考文獻:
[1]魏春榮.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J]. 中國校外教育. 2010(03)
[2]陳樹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1(03)
[3]于明三.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 小學時代(教育研究). 2011(05)
[4]崔秀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究[J]. 學周刊. 2011(05)
[5]趙彥芳.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 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