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迎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推行,教材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就對教材的質量及教師對教材的有效把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結合初中英語教學大綱對教材的要求對現行人教版NSEFC教材作了分析并給出了一些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 新課程理念 教材分析 實施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118-02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簡稱NSEFC)是一套在全國范圍內使用的高中英語教材,共11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課程教材研究所、英語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合作編寫的。本套教材的整體編寫是以多元性大綱理念為基礎,以話題為核心,以結構和功能項目為主線,組織和安排聽、說、讀、寫的活動,通過任務型活動和完成項目來實現教學目標。
一、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分析
1.強調以學生為本。在傳統的英語教材中,主要由語音、詞匯以及語法貫穿始終,往往只能教師機械地講解、學生被動地聽講,教學效果不如人意。這種教學方法既沒有體現出英語實踐的重要性,也對學生認知活動產生制約作用,不利于知識與技能的積累,更忽略了情感的滲透與人文關懷。在這種應試教育模式下,往往學生的個性被抹殺,創造意識也被遏制。而新教材的運用,則更利于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同時,這種方法的應用也給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更多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機會,引導學生樹立集體意識、合作意識,在教師的引導與組織下,自覺地主動地開展學習。
2.注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交流工具,其教學的根本目標應該落實到學生對交際工具的運用能力方面,而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語言實踐過程,同時學生該種能力的檢測也需要通過語言實踐而實現。因此,若想進一步提高學生交際水平,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必須強化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在操練語言過程中,給學生更多開口講英語、用英語的機會,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與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能夠在逼真的環境中練習,自己仿佛置身于真實情境,再加上眼神、手勢等配合,學生不僅興趣濃厚,更重要的是真正掌握英語本領,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教材中體現出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方法的運用不應千篇一律,而是強調因人而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尋找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對錯誤的學習行為進行調整,以提高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一方面引導學生了解教材學習的目標,尤其在聽、說、讀、寫等實踐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樹立自我管理意識。只有學生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自己對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等進行分析與評價,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做到“樂學”、“會學”。
二、教材中的一些問題及實施建議
1.合理整合教材內容。這套教材的課程設計是以話題為主線,不是以知識點為主線,所以其知識點較分散,不好把握。很多學生英語基礎不好,對于難度大的內容逐漸喪失信心和興趣,這時就要求教師授課前先通讀教材,了解教材中各知識點的出現頻率和分布情況,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對具體知識點講解的深度,在備課時要合理安排單元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個體情況來適當增加或刪減教材內容,以便于更好地讓學生去理解和學習。
2.適量增加詞匯練習和復現率。 在對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的分析過程中,我們發現教材的詞匯量較大,課文中的生詞偏多、偏難,有很多詞匯像 eureka, rejuvenate, genome, humanoid等完全超出高中學生的現有水平,而且在課外生活中,學生根本也用不上,結果只能是費時費力后卻沒有實際效用。詞匯在教材中的另一問題就是生詞的復現率低,尤其是不會出現在其他的單元中,因為每個單元的 Reading 部分相對獨立,單元話題內容各異,單詞的重復率就會很低。這樣一來,詞匯的編排不符合“遺忘曲線”的規律,致使學生很難記憶和掌握詞匯。
3.創設真實語言環境。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上,教學一般都是以背記單詞、講解語法知識為重點,這樣的教學形式單一,學生覺得學習語言枯燥乏味。本教材指導下的教學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創設真實語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借用道具和讓學生親自扮演單元插圖中的人物,讓學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去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
4.尋找探究式新學法。本套教材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要求學生采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三位一體的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鍛煉語言能力、溝通能力,同時在互動的過程中思維得到極大的鍛煉,培養他們積極思辨的能力,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可以讓他們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總之,這套人教版的教材在實際教學實踐中非常有效,首先教材的內容是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充分體現了教學要與時俱進的精神,這點也正是我們現在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其次本教材的語言非常日常化、情景化,語言表達規范,更利于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規律。教材是師生共同擁有的寶貴財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還需要英語教師在新的理念下不斷地在教學中摸索、創新,真正做到依托教材而非依賴教材。教師要活用教材,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語言能力出發,科學處理教材內容,做到全面把握新教材體系,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何安平.外語教學大綱.教材.課堂教學:設計與評估[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
[3]梁建麗.新舊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的對比評析[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6,(1).
[4]王小梅.高中英語教材改革的幾點心得體會[J].小說家選刊:教學交流B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