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改革的深入推行,使得小學傳統教學體系中的課程標準、教學材料、課程結構以及教學目標等均發生了改變。這對于促進小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新課改也給小學教學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特別是以培養小學生分析問題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數學教學,更需要在結合新課標改革要求的基礎上,對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在新課改形勢下的創新問題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新課改背景 創新問題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140-02
0.引言
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根據新課改要求對小學數學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已經成為了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任務之一。筆者從分析小學數學教學在新課改形勢下的指導原則入手,分析了限制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創新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對策,為加大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力度提供參考資料。
1.小學數學教學在新課改形勢下的指導原則
其一,小學數學教學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等,并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動性與積極性。其二,小學數學教學形式的生動性形象化等,有助于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以此提升整個數學教學效果。其三,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數學教師的主導地位,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1]。
2.限制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主要因素
其一,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的理念并沒有得到貫徹落實。我國新課改對教學理念進行明確的規定,要求課堂教學活動需要以人為本。然而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并未貫徹落實這一思想原則。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依舊采用的是以自身為主導的數學課堂教學方式,采用教師教授、學生聽講的教學模式[2]。這種灌輸型教學模式以及題海戰術模式,難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不利于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其二,缺乏了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內容。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挖掘小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這也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然而因為部分數學教師沒有重視這些內容,使得數學教學的抽象化問題加劇,在不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點的同時,也可能會引發學生的厭學心理情緒。
其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差異化數學教學模式并未得到充分的運用。小學生間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著的,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運用差異化數學教學模式[3]。然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缺乏差異化與個性化課堂教學輔導的問題,這并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3.創新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措施
3.1對師生關系進行創新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呆板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容易感到枯燥無味。在新課改環境下,要求小學數學教師不斷進行創新,這首先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角色,學會和學生成為“好朋友”,活躍課堂氣氛,調節數學學習氛圍。這種角色轉換,有利于讓小學數學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同時弱化教師在課堂上的嚴肅性。
3.2對情境教學方式進行創新
情境教學方式指的是在數學教學中,有目的的創設或是引入具有情緒色彩、形象有趣的具體教學場景,并引導學生進行體驗,進而把握教學內容,從而促進小學生心理機能提高的一種教學方式[4]。通常情況下,情景教學的關鍵是激發出學生的情感和認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要想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要求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熱點問題等,利用多媒體技術巧設教學情境,以此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達到創新情境教學的目的。
3.3創新合作學習
分組學習不斷發展成為合作學習,并廣泛應用在我國小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提倡的是激發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探討、共同參與的興趣,以此提高學習效率。合作學習注重的是科學分組,以學生為主體,按照小學生的差異性展開分組學習,圍繞著既定的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討論,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在小組中的力量,教師也需要對其進行適當的指導,并適時進行點評[5]。此外,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所有知識點進行總結,對每個小組的討論結果和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整理、分析。
例如:在《長度單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在導入課程學習時,數學教師需要明確此課的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并對教學材料中出現的長度單位進行簡述。再按照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將班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分好后進行組員身高測量活動,從中找出小組間最高的學生和最矮的學生,并比較他們之間的身高差。最后再將所得到數據和其他小組進行比較,得出班上最高學生的身高和最矮學生的身高。在分組活動前,學生需要自備卷尺,活動完成后要求每組的發言人結合本組數據發言,而每位小組成員需要提交活動報告。最后由教師進行教學重點總結。在此案例中,學生在小組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養成團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4.結語
小學作為培養學生基礎知識的核心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的重要階段。所以小學教師們要加強對這一教學階段的管理,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也需要加強創新管理。在改革數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新課改的具體要求,對小學數學教學思想、方式、途徑、手段等進行創新,以此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從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丹陽,李齊森,孫振華.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10(03):121—145.
[2]辛耀中,王云霞,趙永良.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創新問題[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22(09):112—130.
[3]李群芳,歐陽樹,陳春燕,唐德.小學數學教學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創新淺談[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11,21(07):145—163.
[4]陳澤,吉湛海,李天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幾點建議[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0,21(11):110-112.
[5]田錦邦,于陽萍,蔡美珍.小學數學教學在新課改背景下創新問題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2,13(02):93-95.
作者簡介:
孫國選,男,漢族,1971年2月4日,籍貫:遼寧省營口市人,學歷:大專,職稱:小學高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與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