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廷秋
[摘 要]清代黑龍江將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官制、將軍衙門與將軍府、人物三個領域。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因檔案資料使用稀少、研究思路閉塞,導致黑龍江將軍研究存在明顯滯后性。
[關鍵詞]清代;黑龍江將軍;人物
[中圖分類號]0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6 — 0103 — 02
關于黑龍江將軍研究動態介紹文章,目前僅見孟繁勇《清代前期東北三將軍研究綜述》(《理論界》2010年第10期)一文。此文在黑龍江將軍研究專題成果方面未予全面詳細展開,且所述時限是清朝前期(1644至1840年),清后期的未有論及。因此,筆者擬對清代一朝(1644—1911)以黑龍江將軍為主題的國內外研究成果作一介紹,一些古籍、東北地方史、制度等論著間接涉及的,除個別重要的予以提及之外,其余不在此范圍。
一
黑龍江將軍研究官制方面成果主要有,顧麗華《清代黑龍江將軍的設置沿革及其社會功用》(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碩士論文)從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探討該將軍的功能,認為它達到短期利益,但長遠來看則是致使清末此地領土被割和江省長期相對貧困的原因之一。黑龍江將軍功能是官制方面一個爭論點,顧文代表一種否定觀點,另一種為肯定觀點,如莊麗華《試論清代黑龍江駐防及歷史貢獻》(《華章》2010年第5期)認為黑龍江將軍對本地各方面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孟繁勇《清代前期東北三將軍選任制考察研究》(《前沿》2011年第11期)從民族旗籍、出身背景、文化素質和軍事才能、銓選來源、離任原因等幾個方面對清代前期東北三將軍的選任制度及其特點進行考察和研究。此文研究幾個側面不失為一個創新,對黑龍江將軍研究具有借鑒意義。時妍《清代黑龍江將軍轄區邊境防御設置探析》(《滿族研究》2012年第9 期)主要探討巡查邊界、邊境卡倫和國界鄂博等一系列邊境防御設置及其作用。王羽喆《簡析清代中期黑龍江將軍轄區軍事制度的保持》(《學理論》2013年第8期)認為清廷厲行東北封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為黑龍江地區能保持戰斗力奠定了基礎。此外,還有劉文波《清代東北駐防將軍職掌比較研究》(《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0年第3期)等。上述黑龍江將軍官制文章研究讓我們了解此將軍具有獨特性,這為研究黑龍江將軍準確定位,同時加強對其關注度。以職掌、選任、轄區為視角的研究文章既給黑龍江將軍官制方向打開局面,從而使其向縱深推進,也更好地為黑龍江將軍研究拓開思路。
黑龍江將軍研究在將軍府與將軍衙門方面,形成一個將軍駐地研究熱點問題。重要成果有,如艾輝《黑龍江將軍駐地——瑗琿新城遺址》(《學習與探索》1982年第5期),劉淑杰等《清代黑龍江將軍駐地──璦琿新城遺址調查》(《黑河學刊》1994年第8期),兩文是對璦琿城考古調查。馬越山《黑龍江將軍衙門始設地點考辨——兼評康熙與薩布素的意見分歧》(《黑河學刊(地方歷史版)》1987年第12 期)主要考辨駐地之處是額蘇哩還是黑龍江城(舊璦琿),并評價與之有關的康熙帝和薩布素的意見。此文為黑龍江將軍研究提供一個值得研究方向是黑龍江將軍與駐地之關系。梁志忠《雍正朝決定黑龍江將軍駐地重返璦琿》(《社會科學戰線》1985年第8期)依據《清世宗實錄》探索駐地重返璦琿的問題。爾后,吳雪娟《黑龍江將軍駐地遷移新談》(《北方文物》2006年第8期)主要利用黑龍江將軍衙門滿文檔案為史料重新議論駐地遷移問題,可信度頗高。此外,還有烏衛斯?衛戎《黑龍江領土的陷落與黑龍江將軍衙門移治的關系》(《黑龍江民族叢刊》1993年第4期)、孫赫《試論清前期東北邊防觀念的變遷——以黑龍江將軍駐地南移為例》(《理論界》2012年第12期)、顧麗華《清代黑龍江將軍衙署的遷移及其政治功能的變化》(《東北史地》2007年第5期)等文章或談駐地遷移原因,抑或論駐地移治所產生的后果、所反映的邊防觀念和政治功能變化等,在某種程度上給我們研究黑龍江將軍提供新的思考。
除了將軍駐地研究之外,將軍衙門機構職掌與將軍府邸又是一個備受注重的研究領域。重要文章有:李書《清代黑龍江將軍衙門的建置與沿革》(《滿語研究》1991年第7期)主要參考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梳理黑龍江將軍衙門內外所屬機構情況。趙云田《清代東北的軍府建置》(《清史研究》1992年第7期)使用《黑龍江外記》、《黑龍江述略》等文獻介紹黑龍江將軍職掌內容。張守生《黑龍江將軍府格局揭秘》(《齊齊哈爾日報》2014年4月2日第8版“政協之聲”)利用黑龍江省檔案館、黑龍江地方志研究所編印的《黑龍江通志采輯資料》介紹將軍府格局、規模、式樣等情況,并認為將軍府建于康熙三十七年較為準確。另外,還有王宏北《黑龍江將軍衙門述略》(《哈爾濱師專學報》1999年第10期)、李海軍《黑龍江將軍衙門的建立與遷移》(《黑龍江史志》2001年第6期)等。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揭開將軍衙門和將軍府內部實際情形,非常有助于黑龍江將軍細致化研究。
二
黑龍江將軍人物領域研究成果甚多。首任將軍薩布素是特別熱點、備受關注的人物。蔣秀松《薩布素》(《社會科學戰線》1980年第3期)一文和其編著《抗俄名將薩布素》(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一書,拉開將軍人物研究帷幕。劉秀忠《薩布素與清朝前期的黑龍江防務》(《黑河學刊》1987年第4期)和劉秀忠等《薩布素與清朝前期的黑龍江邊防基地建設》(《黑龍江史志》2006年第8期)兩文開始關注薩布素的邊政事務。這一轉換研究角度,更好地抓住黑龍江將軍人物研究的重心所在,即邊務管理與建設。酒烈芳《薩布素將軍籍貫卒年考》(《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4期)和吳雪娟等《薩布素生卒年限考》(《黑龍江檔案》1999年第6期)兩文重心轉移人物自然狀況。后者根據黑龍江將軍衙門滿文檔案記載,認為薩布素生于天聰八年,卒于康熙四十四年,不同于以往學者根據薩布素一生活動推斷生卒年。可信度極高。吳雪娟《薩布素革職案始末》(《歷史檔案》2003年第2期),大量運用黑龍江將軍衙門滿文檔案史料還原薩布素革職案經過,并從中得出薩布素任期18年所帶來的弊病,清廷鑒于此縮短黑龍江將軍任職期限。吳雪娟的薩布素研究成果由于充分利用檔案原始資料而影響重大。李健民等《清代首任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滿文題奏研究》(《滿語研究》2008年第2期)主要內容是調查薩布素滿文題奏概況、內容、史料價值。孫志鵬《薩布素研究》(長春師范學院2012年碩士論文)利用長篇說唱文學——滿族說部《薩布素》系列故事,與文獻史料中的薩布素對比研究,廓清一些問題。此外,還有張萬林等著《黑龍江首任將軍薩布素》(黑龍江出版社,2009年5月版)。以上論文創新之處是利用新史料研究薩布素,矯正以前研究所存在的問題,這無疑是重要的貢獻。
將軍人物研究熱點還有壽山、程德全。韓來興《壽山評傳》(《黑河學刊》1993年第12期)、《壽山評傳(續)》(《黑河學刊》1994年第1期)利用《壽將軍家傳》、《清史稿》、《清實錄》、《黑水先民傳》等古籍史料對壽山生平功績進行評論。吳雪娟等《壽山家族世系研究》(《北方文物》2002年第6期)從黑龍江將軍衙門滿文檔案中獲取壽山家族大量人口資料,再現其家族人口演變過程,并重繪其家族世系圖表,這為壽山生平傳記研究提供十分珍貴的新材料。李向辰《壽山的墾荒實邊思想》(《黑龍江史志》1994年第10 期)一文談論壽山所提出的墾荒實邊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內容及其歷史意義幾個方面。牛俊發《試談庚子年間署黑龍江將軍壽山的抗俄主張——兼與黎光同志商榷》(《求是學刊》1981年第4期)文章認為壽山的抗俄主張有一個提出、實施和轉變的復雜過程,主張對壽山之死討論,應該在全面考察他臨死前所從事的種種活動及心理狀態的基礎上作出評價,對其誓死不降的說法不予肯定。壽山之死是一個研究焦點,眾說紛紜,牛俊發的建議給我們提供一個準確的導向。
關于程德全黑龍江政務方面的研究成果多見于一些碩士論文。如楊郁松《程德全與黑龍江地區的近代化改革(1904-1908)》(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菊林其其格《程德全與黑龍江地區的蒙旗》(內蒙古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徐桂華《程德全與清末黑龍江新政》(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等,這類文章或全面論述程德全江省事務,或談論其坐鎮黑龍江處理某個事務,署理黑龍江將軍活動附于其中,沒有獨立凸顯出來。此外,劉家磊《署黑龍江將軍程德全》(《學術研究叢刊》1986年第6期)、何紹波《略論晚清抗俄官吏程德全》(《齊齊哈爾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6期)、張超《程德全紀略》(《齊齊哈爾社會科學》1985年第6期)等文章論述程德全生平事跡,過于簡化,或是片段,或是不屬于將軍任職之事。不過,這些成果有助于對該將軍深入研究。
除了上述熱點將軍人物之外,還有李永亮《黑龍江將軍塔爾岱紀略》(《齊齊哈爾社聯通訊》1987年第8期)、賀莉《塔爾岱將軍傳略》(《齊齊哈爾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8期)、羅繼祖《依克唐阿》(《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0年第3期)、戚其章《論依克唐阿》(《北方論叢》1992年第1期)、何紹波等《黑龍江將軍豐紳述略》(《滿族研究》2013年第3期)等將軍研究論文。以上將軍人物文章雖少,但具有開山鼻祖之功。
將軍人物研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1月,由齊齊哈爾市學者與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聯合編寫國家十二五規劃重點圖書項目《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1〕叢書出版問世。全書共分九冊,一冊將軍合傳(包括61位將軍的傳略和29位將軍的簡介)和八冊單獨列傳(壽山、恩澤、程德全、依克唐阿、奕山、豐紳、薩布素、特普欽)。叢書內容結構是先介紹人物生平,然后再集中黑龍江將軍任職內的重要事情敘述,最后點評該將軍人物。這樣的結構設計比較合理,也再現傳主任職風貌。叢書的編纂,誠如戴逸先生所云:“打開此項研究的新局面,開了一個好頭,適足以起到示范作用。”〔2〕
結語
黑龍江將軍研究目前僅見一部綜合性研究著作,即張守生《清代黑龍江駐防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版),該書梳理探討黑龍江將軍駐地、衙門、制度、人物,將軍與中俄外交、流人、移民關系等方面內容。
黑龍江將軍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績,然而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現歸結幾條:一是,研究中敘述過多,考證論析較少;二是人物研究兩頭熱中間冷。首任和末幾任研討多,其他眾多將軍探索稀缺;二是,研究內容重復,單調。焦點人物研究貌似很熱,其實細看內容,無非都是同一的。這些都堵塞我們研究的思路,限制研究領域的開拓。幾點建議是:一要開展加強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資料整理工作①,為研究提供便利服務;二要重視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利用〔3〕,當然也不應束縛于此,因為史料有真偽;三要把黑龍江人物研究放置于整個人生活動中。即任職黑龍江將軍之前和之后,應連貫起來考察,不能割裂開來。
〔參 考 文 獻〕
〔1〕 清代黑龍江將軍叢書編寫組.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3.
〔2〕 戴逸.清代黑龍江將軍與東北邊疆治理〔J〕.東北史地,2012(3):3-4.
〔3〕吳雪娟.館藏〈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的價值分析〔J〕.黑龍江檔案,1995(1):25-26.
〔責任編輯:張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