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冬華
摘要:課堂提問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為了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課堂活動參與力度,必須在課堂提問中下工夫。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以及提高課堂提問應遵循的原則進行了簡要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課堂提問;現狀;遵循原則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技巧、有針對性的提問,不僅能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與積極性,還能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因此,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讓課堂提問更加巧妙。
一、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現狀
1.隨機性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教育方法以及師資力量的影響,很多老師在課堂提問中仍然很隨意,例如,在哪里是嗎,由于提問方式過于口頭禪,雖然提問數量很大,但是提問效果不明顯,很多學生反映,在課堂教學結束后仍然不知道教學重點。在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后經常出現鴉雀無聲的現象,即使有學生回答,也是風馬牛不相及,不知道怎樣回答,進而出現答非所問的局面。針對這種現象,都是學生不明白老師提問方向、方式,不知道是什么答案,同時也說明這種方式不可能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
2.難度把握不合理
在課堂提問中,要么難度過大,超出學生理解能力與基礎;要么過于簡單。長此以往,學生將會降低對課堂問答的積極性,出現挫敗等不良心理。如果老師所提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這種問題對激發學習興趣也會存在很大問題。這兩種情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不能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還會影響學生學習興趣。
二、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中,問題的提出比回答更為重要,在新課標實施以來,明確要求:課堂提問不僅是讓學生樂于學、有興趣學,也不只是掌握知識、開拓學生思維,它是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提出,甚至解決問題。
1.適當性
在課堂問題設計時,問題難易程度應該根據學生知識水平以及教學目標而定,在既不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又能發散學生思維的情況下進行提問。通常問題難度控制在50%左右。例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根據中心問題:這位父親了不起,讓學生品味課文精華,領悟“了不起”的具體表現。
2.明晰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中,為了保障課堂提問成果,必須讓相關問題適應學生認知結構。在這個過程中,提問方式不同,得到的結果就會不同。因此,在提問中,我們應該清楚該問題能否觸動學生,以及學生的思考程度,在設計時都必須認真考慮。例如:在《被子大地》一文的學習中,我們可以向學生這樣提問:同學們,我們都生病過,你們生病時會在哪里,做些什么呢?從而將文中的小作者與自己聯系起來,進而幫助學生理解“在枕頭疊成的山上做鎮,凝視平原與山谷”中的山上、平原與山谷,都是“我”通過枕頭、被褥進行的想象。
3.趣味啟發性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對難度較大的問題進行回答的概率不是很大,但是在這過程中,能激發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主動思考。因此,針對這種現象,老師必須根據學生心理以及課文結構,用啟發或者趣味的方式,讓問題更具有科學性。例如:在《雪趣》一文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冬天的快樂以及大自然的神奇,我們可以采用猜謎語的方式(穿白裙,順風飄,滿天飛,全落下……),讓學生感受雪花給我們帶來的快樂,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問答以及問題擴展中。
課堂提問作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重要內容,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以及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設置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得到健康成長。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