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杰
摘 要: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這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新課標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成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實踐中,教師應該以新課標的要求作為基本出發點,不斷完善教學,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
關鍵詞:遷移能力;基礎知識;學習環境
一、遷移能力對于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遷移對于學習而言,是將已經掌握的知識應用于另外的學習中,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提高學習效果。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學習都是從舊有的知識中所遷移來的,已掌握的知識對于新的學習有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前者被稱為正向遷移,后者被稱為逆向遷移。
從上述分析來看,在教學中,應該注重正向遷移的應用,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及知識應用能力。就小學數學來講,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從教材的內容出發,根據其內在聯系進行綜合能夠形成一個網狀的知識結構,知識點之間呈現出環環相扣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師便要引導學生發現知識間的有效連接點,使其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避免學生了解知識皮毛而不能深化理解和靈活應用的現象。
小學數學教學中,遷移能力的培養能夠使學生從更為全面的角度來掌握知識,使其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都得以提升,邏輯思維也得到更好的鍛煉,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這種遷移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為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多的思維角度和靈活性,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遷移能力的方式
新課標下,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教師應該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機結合,不斷完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具體而言,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1.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
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以基礎知識為前提的,小學數學中的基礎知識主要是對于一些數學概念以及推理等內容的學習和掌握。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通過靈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內容,為其遷移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尤其在新知識講授前,充分了解學生對于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學生掌握不好的內容,教師應進行及時的補充講解,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相關內容。此外,對于知識的講解可以將其與典型例題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訓練提高機會,使學生在習題訓練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相關數學概念以及一些定理等內容,實現其遷移能力的培養。比如,在異分母加減法的教學中,教師應該保證學生熟練掌握和應用加減法原則,并在此基礎上與分數加減相結合應用,實現其知識的遷移。
2.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教學環境對于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學習的過程中,環境會使得學生出現一種心理上的變化,從而使其思維及理解能力也隨之變化。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轉變觀念,注重教學情境的營造,為學生提供更為輕松的學習環境,并且堅持新課標的要求,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及時的指導和幫助,使其遷移學習應用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教師應該將小組合作學習靈活地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加師生間的互動,為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
3.通過教學內容的優化來創造遷移能力培養的條件
數學教學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新舊知識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對新舊知識的關系進行有機的梳理,實現兩者的協調,在舊知識掌握應用的基礎上來學習新知識,實現兩者的有機互動,在這樣一種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及知識掌握情況得到提升,遷移能力得到提高。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梳理和整合,保證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避免教學中的一些斷層現象。此外,教師應該熟悉應用知識的連接點,更好地幫助學生將已學知識向新知識轉化應用,提高學生遷移能力的同時也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4.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提高其遷移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其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學生學習中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學生對數學的畏懼和排斥現象比較多見,這與學生的惰性以及興趣的缺失等有著直接的關系。為了保證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應該將學生興趣的激發以及學習能力的提高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教學方式的改革,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并且給予學生及時的鼓勵,使學生有更多的成功體驗,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教師不應僅關注學生的成績,還應該注重其學習習慣的培養等,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能夠克服學習中的諸多困難,實現其知識遷移能力及思維能力的綜合提高。
5.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遷移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新課標的要求為指導,優化教學內容的同時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比較分析教學法的應用使學生更好地辨別一些數學概念,能夠通過比較分析理解和熟練應用,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改變傳統思維的影響,更多地發揮一種指導和推動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在該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通過知識的比較分析和應用來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遷移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思維的培養和鍛煉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設計,并完善其課堂教學方式,為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實踐中,教師應該注重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以比較分析等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連接點,為其遷移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此外,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思維,提高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同時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小超.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23).
[2]韓雪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