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
【摘要】教學設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是落實課改,融合、滲透新課程理念的先行舉措,是實現地理課堂教學最優化的必要手段。有效的教學設計可以促進地理教師的科研能力,專業水平和教學理論水平,改進地理課堂教學,本文以《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為例,設計上有效突出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教學設計;水資源;課堂教學;有效性
正文:
一、教材分析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節。本節是在前兩節講解自然界的水環境的基礎上,側重闡明人與水的相互關系,本節主要包含以下內容:水資源的概念及其時空分布特點,水資源與人類社會的關系以及,怎樣合理利用水資源。
本節的課標要求:以水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的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并且由水資源擴散到其他的資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水資源觀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水資源的概念和分布不均勻,理解水資源的有限性;了解水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了解水資源利用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2、能力與方法:通過圖表學會分析水資源的分布,能夠通過案例分析水資源與人類社會的關系,,通過合作討論提出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提高節水意識,保護水資源,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水資源的概念及我國時空分布,水資源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
難點:說明在不同的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
提問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探究法、角色扮演法。
五、教學媒體
課件、多媒體設備
六、課前準備
讓學生先自主預習課本知識,然后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負責組織討論問題及代表發言,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小組積分表格,每個小組代表回答一個問題積一分。課件播放一個關于水資源保護的公益廣告視頻,目的是舒緩一下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教學過程(見下表)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緊緊圍繞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進行啟發式、探討式、交流式的教學活動,基本達到了預計的教學效果。通過播放視頻、案例分析,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找出了水資源的概況及分布,水資源與人類社會的影響、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學生的積極性高,鍛煉了學生根據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讀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