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祥
〔關鍵詞〕 物理教學;學習興趣;演示實驗;新課;驚
險實驗;實際生活;物理現象
〔中圖分類號〕 G633.7〔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7—0093—01
濃厚的興趣將是人們刻苦鉆研的強大動力。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楊振寧博士也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物理。那么,如何激發高中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呢?我就結合實驗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改革課堂演示實驗教學
改革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把部分演示實驗改成學生上臺演示或邊講邊實驗的形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動手操作機會。例如,讓兩個學生做馬德堡半球實驗,使他們感覺到巨大的大氣壓力,這樣就會使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印象深。又如,在講授“水不善于導熱”的內容時,在裝滿水的大試管里,放入一條小金魚,并用網狀物將其隔在試管的底部。當在試管上部加熱直到沸騰時,底部的魚還在自由自在地游動,說明水不善于導熱。通過實驗演示,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二、用實驗導入新課
每節課的前十幾分鐘,學生情緒高昂,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師能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根據欲講內容,做一些隨手可做的實驗,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如,在講動量和沖量時,讓兩支相同的粉筆分別從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鋪墊的桌面上,可以發現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筆斷了,落到厚毛巾墊上的另一支卻完好無損,老師由此引入動量和沖量知識的講授。又如,在講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時,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進行實驗,按照常規認識,當易拉罐運動到最高點時,水必往下灑,但從實驗結果看卻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沒有下落。接著使轉速慢下來,學生們會發現慢到一定程度后水會下落,接著提出問題:要使水不落下來,必須滿足什么條件?從而引入課題,使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進入聽課角色。
三、做一些具有驚險性的實驗
培養好奇心的關鍵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之外,即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講授機械能守恒定律時,可用一個單擺來做實驗。先將擺球拉個較大的角度使之貼近眼睛,人站著不動,然后放手,使單擺擺動起來。很多學生都替老師擔心,生怕擺球會碰到老師的眼睛。實驗結果卻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通過實驗,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為下一步解決“為什么”做好準備。
四、利用實際生活講解物理現象
根據學生求動、求知、求趣、求異、求新等心理特點,把實際生活中的現象跟物理實驗聯系起來,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例如,在講到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時,利用電影《劉三姐》里“拋繡球”的故事:拋“繡球”時,只有“繡球”和接球人的連線是“繡球”在該時刻的切線方向時,才能夠接到“繡球”,這個方向就是“繡球”在該時刻的線速度方向。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記得牢,直到幾年后,有些學生還說這個實驗很有趣,印象深刻。通過演示實驗,使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學生感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講述有趣的物理故事
介紹物理學史的發展、物理學家的故事,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會使學生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愛迪生和白熾電燈”的故事使學生了解了科學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體會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一道理。又如,在講到玻意耳——馬略特定律的時候,介紹定律的來歷以及不同國家對定律的不同稱呼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進一步學習創造良好的氛圍。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生動有趣的實驗把“外在”的信息展現在學生面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引人入勝,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快樂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笙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