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峰
〔關鍵詞〕 數學課堂;激發;興趣;創
設;樂學;環境;氛圍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8—0085—01
決定學生數學成績的好壞有兩個重要的條件:一是教師的教學水平;二是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來說,教學水平是客觀條件,學習興趣則是主觀條件。二者權衡,興趣則更為關鍵。因此,我認為進行數學教學,首先應該做的不是急于教學生1+1=?,而是應該想辦法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學是一門藝術,如何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我就結合工作實踐談兩點體會。
一、讓學生在“樂”中學習
1.創造“樂學”的心理氛圍。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是“我教你學”、“我講你聽”,學生全任教師擺布,對教師存在敬畏心理,師生缺乏心靈溝通。這種緊張害怕的心理,壓抑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阻礙了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的發展,學生學習數學就會感到費力,進而也就失去了學習興趣。要讓學生輕輕松松地學習,教師就要調節好心理,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的錯誤與不足;走下講臺,做學生的知心人,縮短與學生心靈上的差距,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2.創設“樂學”的教學環境。在數學家看來,數學是有趣的,數字是美麗的,但在學生眼中,數學很乏味,它沒有語文課中的動人故事,更沒有音樂課中優美的旋律,它有的只是枯燥的阿拉伯數字和繁瑣的計算。因此,教師應該注意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如,給學生講數學家學習的故事,設計與教學相關的活動等,喚起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
3.設計“樂學”的教學過程。在數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怕學生學不會,因此總想把知識講得更詳細些,但卻忽略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就成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活動。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只是適時給予點撥,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時間充分留給學生,這樣才可以避免學生盲目地參與活動。這既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避免了尖子生發言、中等生聽講、學困生旁觀的傾向,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起到了點撥的作用,省時、省力,效果又好。
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運用直觀教學,激發學習興趣。學生認識事物是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形象的感覺和知覺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程。教師可用實物操作、教具演示、圖表展覽等直觀教學來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教學生學習“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實驗時,如果只是教師做、學生看,學生會有種“不過如此”的感覺,對實驗印象不深刻,導致在“等底等高”等知識點上含糊不清。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為每組學生準備了一個圓柱形容器和三個圓錐形容器(其中一個與圓柱形容器等底等高),通過讓他們積極動手、熱烈探討,自己總結出V=1/3SH。在讓學生說明1/3的來由時,學生說得頭頭是道。這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而我也感到這節課上得很輕松。
2.布置形式多樣化的課堂練習和作業練習。課堂練習和作業練習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一環。這一階段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與發展智力的重要階段。教師可運用板演、口答、游戲、競賽等形式,有效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判斷、選擇、改錯、給條件補問題或給問題補條件等題型,引導學生對應用題“借題發揮”,并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的練習,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從而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3.因材施教,使學生充分享受成功感。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動力是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只有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才能形成學習數學的動力。實施素質教育,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搞好輔導,尤其是要做好對學困生和缺課學生的補課工作。讓學困生回答較簡單的問題,并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以成功的歡快感喚起學困生的希望;同時還要啟發、引導優秀生回答稍復雜的問題,通過抓兩頭帶中間,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任務,讓他們都能充分嘗試到成功的喜悅。
?笙 編輯:王金梅endprint
〔關鍵詞〕 數學課堂;激發;興趣;創
設;樂學;環境;氛圍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8—0085—01
決定學生數學成績的好壞有兩個重要的條件:一是教師的教學水平;二是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來說,教學水平是客觀條件,學習興趣則是主觀條件。二者權衡,興趣則更為關鍵。因此,我認為進行數學教學,首先應該做的不是急于教學生1+1=?,而是應該想辦法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學是一門藝術,如何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我就結合工作實踐談兩點體會。
一、讓學生在“樂”中學習
1.創造“樂學”的心理氛圍。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是“我教你學”、“我講你聽”,學生全任教師擺布,對教師存在敬畏心理,師生缺乏心靈溝通。這種緊張害怕的心理,壓抑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阻礙了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的發展,學生學習數學就會感到費力,進而也就失去了學習興趣。要讓學生輕輕松松地學習,教師就要調節好心理,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的錯誤與不足;走下講臺,做學生的知心人,縮短與學生心靈上的差距,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2.創設“樂學”的教學環境。在數學家看來,數學是有趣的,數字是美麗的,但在學生眼中,數學很乏味,它沒有語文課中的動人故事,更沒有音樂課中優美的旋律,它有的只是枯燥的阿拉伯數字和繁瑣的計算。因此,教師應該注意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如,給學生講數學家學習的故事,設計與教學相關的活動等,喚起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
3.設計“樂學”的教學過程。在數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怕學生學不會,因此總想把知識講得更詳細些,但卻忽略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就成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活動。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只是適時給予點撥,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時間充分留給學生,這樣才可以避免學生盲目地參與活動。這既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避免了尖子生發言、中等生聽講、學困生旁觀的傾向,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起到了點撥的作用,省時、省力,效果又好。
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運用直觀教學,激發學習興趣。學生認識事物是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形象的感覺和知覺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程。教師可用實物操作、教具演示、圖表展覽等直觀教學來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教學生學習“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實驗時,如果只是教師做、學生看,學生會有種“不過如此”的感覺,對實驗印象不深刻,導致在“等底等高”等知識點上含糊不清。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為每組學生準備了一個圓柱形容器和三個圓錐形容器(其中一個與圓柱形容器等底等高),通過讓他們積極動手、熱烈探討,自己總結出V=1/3SH。在讓學生說明1/3的來由時,學生說得頭頭是道。這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而我也感到這節課上得很輕松。
2.布置形式多樣化的課堂練習和作業練習。課堂練習和作業練習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一環。這一階段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與發展智力的重要階段。教師可運用板演、口答、游戲、競賽等形式,有效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判斷、選擇、改錯、給條件補問題或給問題補條件等題型,引導學生對應用題“借題發揮”,并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的練習,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從而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3.因材施教,使學生充分享受成功感。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動力是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只有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才能形成學習數學的動力。實施素質教育,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搞好輔導,尤其是要做好對學困生和缺課學生的補課工作。讓學困生回答較簡單的問題,并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以成功的歡快感喚起學困生的希望;同時還要啟發、引導優秀生回答稍復雜的問題,通過抓兩頭帶中間,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任務,讓他們都能充分嘗試到成功的喜悅。
?笙 編輯:王金梅endprint
〔關鍵詞〕 數學課堂;激發;興趣;創
設;樂學;環境;氛圍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8—0085—01
決定學生數學成績的好壞有兩個重要的條件:一是教師的教學水平;二是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來說,教學水平是客觀條件,學習興趣則是主觀條件。二者權衡,興趣則更為關鍵。因此,我認為進行數學教學,首先應該做的不是急于教學生1+1=?,而是應該想辦法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學是一門藝術,如何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我就結合工作實踐談兩點體會。
一、讓學生在“樂”中學習
1.創造“樂學”的心理氛圍。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是“我教你學”、“我講你聽”,學生全任教師擺布,對教師存在敬畏心理,師生缺乏心靈溝通。這種緊張害怕的心理,壓抑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阻礙了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的發展,學生學習數學就會感到費力,進而也就失去了學習興趣。要讓學生輕輕松松地學習,教師就要調節好心理,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的錯誤與不足;走下講臺,做學生的知心人,縮短與學生心靈上的差距,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2.創設“樂學”的教學環境。在數學家看來,數學是有趣的,數字是美麗的,但在學生眼中,數學很乏味,它沒有語文課中的動人故事,更沒有音樂課中優美的旋律,它有的只是枯燥的阿拉伯數字和繁瑣的計算。因此,教師應該注意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如,給學生講數學家學習的故事,設計與教學相關的活動等,喚起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
3.設計“樂學”的教學過程。在數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怕學生學不會,因此總想把知識講得更詳細些,但卻忽略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就成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活動。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只是適時給予點撥,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時間充分留給學生,這樣才可以避免學生盲目地參與活動。這既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避免了尖子生發言、中等生聽講、學困生旁觀的傾向,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起到了點撥的作用,省時、省力,效果又好。
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運用直觀教學,激發學習興趣。學生認識事物是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形象的感覺和知覺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程。教師可用實物操作、教具演示、圖表展覽等直觀教學來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教學生學習“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實驗時,如果只是教師做、學生看,學生會有種“不過如此”的感覺,對實驗印象不深刻,導致在“等底等高”等知識點上含糊不清。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為每組學生準備了一個圓柱形容器和三個圓錐形容器(其中一個與圓柱形容器等底等高),通過讓他們積極動手、熱烈探討,自己總結出V=1/3SH。在讓學生說明1/3的來由時,學生說得頭頭是道。這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而我也感到這節課上得很輕松。
2.布置形式多樣化的課堂練習和作業練習。課堂練習和作業練習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一環。這一階段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與發展智力的重要階段。教師可運用板演、口答、游戲、競賽等形式,有效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判斷、選擇、改錯、給條件補問題或給問題補條件等題型,引導學生對應用題“借題發揮”,并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的練習,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從而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3.因材施教,使學生充分享受成功感。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動力是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只有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才能形成學習數學的動力。實施素質教育,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搞好輔導,尤其是要做好對學困生和缺課學生的補課工作。讓學困生回答較簡單的問題,并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以成功的歡快感喚起學困生的希望;同時還要啟發、引導優秀生回答稍復雜的問題,通過抓兩頭帶中間,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任務,讓他們都能充分嘗試到成功的喜悅。
?笙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