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摘 要: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的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然而,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自主學習能力差。究其原因是自我效能感較低,因此有必要通過激發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來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自我效能感 高職高專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a)-0165-01
自我效能感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種動機理論。所謂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在執行某種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簡言之,就是人能否成功對自己做出的一種主觀判斷,相關研究已經表明,自我效能感的強弱往往會影響人們對任務的選擇、影響人們的努力程度與堅持性、影響人們的歸因方式以及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情緒反應。針對當前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的現狀,有必要引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概念,深入了解高職學生對學習人情度不高的原因,找到有效地解決策略。
1 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較低的原因分析
對于大多數高職高專學生而言,進入高校后就失去了學習的壓力和動力,有的僅僅對專業課的學習感興趣,大多數學生認為學習公共課(包括英語課)對將來就業沒有多少幫助,由此也降低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導致英語學習的自我效能感低下,其原因如下。
第一,以往的失敗經驗致使其英語學習的自我效能感低下。
一般來說,成功經驗會提高效能期望,反復的失敗會降低效能期望。因為高職高專學生在中學時英語成績較差,而且都經歷過失敗的痛苦,這樣的失敗經驗往往會導致其自我效能感降低并且影響其英語學習的自信心。中學英語教育往往以應試教育為主,英語教師通常采用“填鴨式”教學法,為了提高整個班級的英語成績,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往往兼顧不到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高,反而增加了這些學生的消極經驗。
此外,自我效能感在很大程度上它還由人們對先前活動的結果歸因決定。同樣是英語考試失敗的經驗,有的學生把失敗歸結為自己能力的不足,有的學生是為了靠運氣來安慰自己,這樣都會導致自我效能感很差。
第二,英語教師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勸說與評價的缺位和乏力。
自我效能感的另一個來源就是他人的勸說和評價。個體自我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一些被認為是有權威性的人的影響。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也會像高中教師一樣強調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也會強化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甚至把通過英語等級考試作為階段性目標,而較少關注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提高,也不會像高中教師那樣耳提面命。在學生看來,這是一種蒼白無力的社會勸說,因此對其英語學習的自我效能感自然不會有所太大的幫助。
第三,榜樣示范作用等替代性經驗的缺乏影響學生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獲得同樣依賴于以榜樣成就為中介的替代經驗。一個人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就會要求自己怎么做,當一個人看到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差不多的人取得成功時,就會增強自我效能感。由于高職高專學生中除了英語專業學生之外,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并不高,英語學習特別好的也不多,所以能對英語學習起到榜樣示范作用的學生很少,反而英語課上睡覺、聽音樂等的學生較多,有的學生為了考級而花了大量時間在英語學習上,但學習效果較差,這種替代性經驗也讓其他學生失去了信心,降低了其英語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第四,消極的心理狀態也會影響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消極的心情容易喚起學生對過去失敗的回憶,自我效能感就會降低;積極的心境則容易激活對成功的思考,自我效能感就會增強。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每當遇到困難時,每當學習成績不佳時,一些學生就會反復回憶自己以往的失敗經驗,甚至重復體驗失敗的消極情緒。這些都會降低學生的英語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2 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第一,通過英語教師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為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奠定基礎。
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效能感的提高不僅要靠自身,還要靠英語老師的積極引導。如果英語老師自身的教學效能感較高則能增強自身的自信心,激發上課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英語教學效果。而且自我效能感高的英語教師會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由此可見,教師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前提。
第二,積極引導學生體驗英語學習成功經驗帶來的樂趣。
學生自我效能感提高的關鍵是能夠體驗到學習成功,讓他們感到自己沒白白地付出勞動。以往成功的經驗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而以往失敗的經驗,則會讓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懷疑自己的能力,降低自我效能感。要想提高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的自我效能感就必須讓學生多多體驗成功的樂趣,多多鼓勵學生,給予他們學習上的支持和關心,以此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真正參與到英語教學中去,由此增強他們英語學習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英語成績。
第三,教會學生進行正確的歸因分析。
當面對成功或者失敗時,正確的歸因會對自我效能感產生積極的影響,錯誤的歸因則會產生消極的影響。作為英語老師,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正確歸因,不能把失敗的原因僅僅歸因與自身能力的不足,由此產生的無助感會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降低自我效能感。如果英語老師引導學生將學習不好的原因歸因為不夠努力,則會使其脫離失敗的經驗和失望的狀態,也會增強其自信心,更會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點點滴滴的進步,從而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
第四,通過榜樣傳授積極的替代性經驗。
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高職高專學生從其他學生那里所得到的替代性經驗,往往會影響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尤其是看到與自己學習能力相似的同學通過努力取得了成功,就會增強其自信心,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反之,則會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樹立學習的榜樣,善于總結成功的經驗,積極推廣好的學習方法,從而發揮榜樣的力量。通過總結和傳授替代性經驗,在學生中產生影響,使其得到鼓舞,增強學習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參考文獻
[1] 胡丹娟.淺談自我效能感與大學生英語學習[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5).
[2] 黃湘.高職學生英語學習中自我效能感的培養策略初探[J].交通職業教育,2009(3).
[3] 顧柳瓊.積極歸因,提高外語教學效率[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
[4] 徐久春.班杜拉自我效能感與大學生英語學習[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4).
[5] 余文杏.英語教學中學生自我效能的培養[J].廣東教育,200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