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繼亮
摘 要:在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在中小學設置信息技術課程勢在必行。信息技術不僅能夠促進中小學的課程、教材、教學改革、貫徹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的指示精神,實現了教育的現代化,還為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素質教育勢在必行,這是我們基礎教育改革的時代主題和緊迫任務。
關鍵詞:信息技術 解決 培養 操作性 強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124-01
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相比較,它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都比較強,且信息技術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非常大,因此作為當代教師,要將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信息技術教育過程中,促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培養和提高。
所謂信息技術能力,是指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進入21世紀,“多媒體”和“信息高速公路”早已成為工業化時代向信息化時代轉變的兩個重要杠桿,同時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思維、交往乃至生活。美國信息學家尼葛洛龐帝和信息巨子比爾·蓋茨分別在《數字化生存》和《未來之路》中指出信息技術將滲透到未來生活的每一個細微方面。當前電腦已經普及到各個家庭,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的運用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同時不斷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操作能力,使學生將來成為社會發展的合格人才。
1 信息技術教育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素質教育不僅要注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還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和提高,促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實踐證明,信息技術教育是素質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普及信息技術的相關文化,使學生能夠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促使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得到提高。信息技術學科的能力由觀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成。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科能力就是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它往往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1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指,人們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有見地的思維,它顯著的夜店就是能夠提供新穎、獨特的思維成果。而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往往將大量的知識直接講述給學生,使學生之能夠被動的聽,忽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在解題、繪畫、寫作等嘗試中是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給予自己的喜悅之情,但是這都不能夠代替程序設計所體現出來的創造性思維。在程序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摒棄傳統教學過程中形成的固形的思維模式。以程序設計教學中作為主要內容的框圖教學為例,學生遇到一個問題后,要設計出一個正確的程序大致要經過如下過程:設想→框圖→程序→調試→修改→調試→成功。設想到框圖是準備和醞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有一個整體的框架結構,有了框圖就能夠找到設計的現象,使整個程序一氣呵成。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和創新,直到獲得預想的成效。整個過程中,遇到很多磨難,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還是會取得成功。這樣的過程,學生的心情有個起伏,學生能夠體會成功帶給自己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幫助學生樹立不畏艱難的精神。
1.2 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抽象思維就是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進行、思維,對于信息技術教學來講,要想完成程序設計就必須要具有抽象思維的能力。要想解決程序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就要考慮適當的算法,通過分析研究問題,從而歸納出一定的規律,然后再用信息技術的專用術語描述出來。可見,習慣于程序設計的人,他的抽象思維能力比不會遍程的人要高出很多。
1.3 有利于強化學生思維訓練,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優化
信息技術是一可操作性非常強的學科,因此學生一般是通過上機實踐掌握所學的知識,且將知識轉化成為自己的知識。另外,學生在上機的實踐過程中,能夠將各種指令的功能、分析程序運行過程、及時驗證及時反饋運行結果,往往是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程序模塊化的思維方式,能夠將復雜的問題分解成為若干個簡單的問題,從而逐步解決,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學的知識。另外,信息技術運行高度自動程序化,因此在編程或者操作的過程中,要嚴謹有序。這實際上就對學生的思維品質,具體的說就是對是否具有堅強的意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某種角度來講,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深刻之思維、堅強之毅力的自我修養的過程。
2 發展信息技術教育對其他學科的影響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的運用教育的各個領域,因為運用信息技術的現代化教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運用現代化工具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變,電腦已經走入了千家萬戶,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后,可以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其他學科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因為網絡還有大量的信息量,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教師也可以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制作優秀的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
新科改背景下,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原則,創設教學活動。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完成一個與自身實際生活和學習息息相關的教學任務時,表現出來的興趣非常高漲,往往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自覺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完成相關知識的內化。這樣,不僅使學生學會了學習,而且還能開發學生的智力,不斷提高其自身素質。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它的操作性和實用性否非常強。信息技術教育,能夠使人們在應試教育的重重壁壘中看到素質教育的曙光,讓嚴重脫離現實的基礎教育找到貼近現實的支撐點,使學生的思想品質得到培養,促使學生成為社會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美秀.信息技術課程助推素質教育[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1(5):36-37.
[2] 金琳.談信息技術課程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整合教學[J].科技信息,2009(17):592,607.
[3] 蔣貴華.信息技術課程中探索素質教育回歸教育本真[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