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國京
摘 要: 《創業教育》課程,在高職院校開設已經許多年了,實踐證明該課程的開設是非常必要的。經過多年教授該課程,在課程內容、課程作業、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探討;事例;實用化;多樣化
在高等職業院校設置《創業教育》課程是非常必要的,它適應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就業趨勢,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教師如何教好這門課是很值得研究的,我在教授這門課的過程中,有意識的進行了這方面的探討,例如:在授課的內容上,在作業的布置上,在教學的手段上,進行了多方面實踐與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反映良好,這為今后更好的講授《創業教育》課程打下了一定基礎。
一、 授課時理論聯系實際,多講事例
《創業教育》課程教材編得不錯,有理論,有實際,并能緊跟當前形勢。但在教學中發現,它的理論內容較多,較深,實際例子很少。這在教學中造成了兩個困難:一是現在的高職學生理論水平有限,對過多過深的理論內容理解困難,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二是由于書中生動具體的事例少,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果機械地完全按照書本內容教下去,學生會逐漸失去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教學和學習效果都會下降。針對這種情況,及時地調整了教學策略,對教學內容進行了一定補充。利用我在工廠、公司工作十幾年,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做過各種工作的有力條件,多講一些生動的、和生活貼近的具體事例,同時對一些理論內容進行了必要的刪減。基本做到理論開頭,盡量地簡短,其余內容從簡。然后舉一至幾個事例加以說明和驗證。有時還講案例,由學生根據所學理論加以討論和驗證,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師講課時學生認真聽講,討論時積極發言,達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講到《自我創業》這一章時,我就舉了在中關村工作時結識的一個朋友的例子加以說明。中關村工作第一年時,他是給我所在公司送貨的一個農村打工仔,由于他能吃苦,肯學,鉆研,第二年就在配套市場租了一個柜臺自己單干。做的還是他原來熟悉的工作,第三年他與別人合伙擴大了經營范圍,并在近郊租了一個小院辦起了小加工廠,第五年在我離開中關村時,他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又回老家辦工廠去了,將柜臺教給其妹經營。這個例子充分說明,只要刻苦,肯學,敢闖,善動腦,什么樣的人都能夠“自我創業”成功。
二、 作業和測驗實用化,注重能力培養
《創業教育》教程中有許多作業,有一些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作業,但大部分作業是對書中內容的節選或總結。這種作業缺乏新意,學生做作業無非就是抄書,無法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老師的授課情況。更重要的是無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評判這樣千篇一律的作業也很乏味,不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我對作業和測驗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在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留出題目,讓學生根據具學習內容結合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寫出結果。這樣每個學生寫的內容都不一樣,豐富多彩,好壞差別非常明顯。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抄襲現象。教師評判這樣的作業也有興趣,很受啟發,既了解了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又能看出每個學生能力的差異,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例如:在講企業計劃這一章時,我就出了這樣一個作業,讓學生在報紙、雜志或自己生活周圍找一個創業項目,并根據該項目結合在《創業教育》中所學的有關內容模擬做一份創業計劃。這次學生交上來的作業內容豐富,有的還很精彩。其中一份學生的創業計劃,他準備辦狗肉養殖場。計劃中他詳細列了投資額、投資來源、市場開發、市場前景、投資回報期、建廠周期、人員設置、廠房、設備等等。由此看出學生為寫這份創業計劃進行了認真的準備。他首先仔細學習研究了教科書的有關內容,并認真進行了市場調查研究,下了一番工夫才寫出來的。看這樣的作業教師既有興趣,又受啟發,也確實培養了學生的創業能力,學到了創業知識。同時使教師掌握了每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和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從而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手段多樣化,提高教學效果
《創業教育》課程只有課本,無任何其他參考資料,如:配套的案例;實用的光盤錄像帶;有關社會調研和實踐的計劃等。這就大大地限制了該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實施,增加了教學難度。
我認為要教好《創業教育》這門課,多樣性的教學手段,生動的課堂活動和實用的實踐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現有的有限條件下我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如:在教學手段上,組織學生觀看《創業》等和本課內容結合密切的錄像。在課堂教學時,經常組織學生在課堂進行分組討論,所有這些都達到了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講創業過程等內容時,設計了這樣一個項目:中關村某商廈進行招商,面積、租金、經營范圍等都做了規定,把學生分成六個小組進行討論,然后投標競爭。學生的學習興趣大發,討論熱烈并進行了詳細的計劃,每個小組都推舉了負責人進行投標,有說搞電腦配件經營的;有要經營電腦耗材的;其中有幾個小組想經營快餐小吃,解決商廈的就餐問題,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信心不足。通過討論投標,使學生親身模擬經歷了投標創業的艱辛,競爭的激烈,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總之,在高職院校設置《創業教育》課程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經過這些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在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程中,該課程起到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它使學生在就業前,思想上作好準備;知識上進行儲備;能力上得到提高。如何教好這門課,我只是做了一些探討和實踐,還不夠深入,今后還需繼續研究,使《創業教育》課程越講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