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摘要:詩詞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詩歌教學在引導初中生感受漢語言魅力,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增加學生文學素養,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著重突出古詩詞的鑒賞價值,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詩歌鑒賞能力,從而更好地實現詩歌教學的最終目的,促進學生良好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以趣入境;策略
古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瑰寶,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目前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詩詞教學的廣泛開展,且目前中考中的詩歌鑒賞題主要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對學生基本素質及實際鑒賞詩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當前初中詩詞學習教學中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詩歌的自覺性較差等問題,最終導致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普遍不高,詩詞鑒賞教學目的難以實現。為此,通過以趣入境提高初中生詩詞教學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一、激發學習興趣
古詩詞中往往有著“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意境之美,在詩歌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創設詩歌情景,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美妙的意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性,是促使學生對詩歌有獨到見解,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課堂中開展學生對詩詞意境的理解,讓學生通過詩詞字面信息展開想象,融入到詩人表達的意境中品味古詩詞的優美意境。也可在課堂中開展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融入到詩人的角色中,將課堂的環境設置成詩詞的創造背景,幫助學生體驗詩詞的意境。在初中開展詩詞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及其詩詞特點,采用故事或者畫畫的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能夠充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能夠將枯燥的課堂變的更加活躍及生動,滿足初中生生的好奇心。如:在學習《出師表》時,老師可對全班學生進行發問,關于作者的一些事情,如生平事跡及創作歷程等,若學生有了解可讓他對全班學生進行講解,針對不同的故事內容進行相應的討論;然后教師可詳細介紹作者進行《出師表》寫作時的背景,進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及其掌握。又如在學習《龜雖壽》時,教師則可向學生將曹操的個人經歷及其執政方向向全班學生講解,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及其詩詞所包含的情感,對整篇詩詞內容進行全面掌握。
二、奇妙導入意境
古詩詞文化是中國古典文化中的經典,言簡意賅,使用優美的是詩句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是闡述哲理,都是我國古詩詞的魅力所在。激發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可以提高詩詞教學課堂的效率,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和體會詩詞的意思。在初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課堂中,精心導入古詩詞的意境,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讓學生了解詩詞的創作背景,從而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觀,讓學生能深入的了解詩詞表達的意境。課堂中精心加入設計好的與詩詞意境協調的導語,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會激發出來學生對詩詞賞析的興趣;在課堂中到導入與古詩詞相搭配的古典音樂,音樂是最能穿透人心的旋律,古詩詞配樂吟唱更能體現出其獨特韻味,這樣能激發學生對語文古詩詞學習的極大興趣,讓學生能夠順利進入古詩詞的審美心境。比如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材中,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就表達了作者的曠達胸懷;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見心。”抒發了作者的愛國情懷;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達了誓死報國的情懷。在古詩詞教學中以情激來激發學生對詩詞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去深入品味古詩詞的內涵,才能讓學生領略到我國風格各異的古詩詞精華。
三、注重詩詞唱畫
唱畫詩是指對古詩進行唱畫,通過對詩詞意境進行想象,進而描繪出一幅畫。由于我國古代詩詞講究的是押韻及其平仄,包含著較強的韻律感,可實實在在的吟唱出來。如在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及李白的《將進酒》時都可通過唱的方式展現出來,較為優美。通過吟唱并不影響初中生的詩詞學習能力,能夠增加教學的實際效果。如:在學習《破陣子》時,該詩詞主表表達的是作者的愛國熱情及其夢想抱負,激情萬丈。若有充分的教學條件,則可在教學課堂中輔以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依靠琵琶的跌打起伏及其強烈的節奏感,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足夠的鋪墊,使學生走進欣賞音樂的殿堂之中,感受那種刀光劍影的戰爭場面。四、結束語
從當前中考題型來看,詩詞鑒賞題在語文試題中占著較大比例,其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詩詞教學時,注重采取激趣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詩詞學習水平,實現詩歌鑒賞教學的最終目的,促進學生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洪水旺.初中語文教學中古代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6):61-61.
[2] 陳麗明.以趣入境走進詩意--以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2):14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