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燕
摘 要:“點對點”帶有信息時代下的自由主義以及共享主義的精神,很快的演變為一種傳播方式,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隨之出現的MSN、QQ、微信、百度Hi、易信、來往、LINE等即時通訊軟件的網絡傳播,都是“點對點”中的代表。在這些網絡傳播模式中,信息的傳播在用戶之間展開,用戶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用戶的發布者。而基于這一平臺,網絡中的圖形設計也得到了發展,圖形的創意設計也得到了新的平臺。
關鍵詞:網絡圖形;創意;傳播
點對點技術(peer-to-peer,簡稱P2P)又稱對等互聯網絡技術,是一種網絡新技術,依賴網絡中參與者的計算能力和帶寬,而不是把依賴都聚集在較少的幾臺服務器上。點對點技術有許多應用,共享包含各種格式音頻,視頻,數據等的文件是非常普遍的,即時數據(如IP電話通信)也可以使用P2P技術來傳送。[1]
1 網絡圖形設計中的創造性思維的運用
1.1 將字符變為圖形
網絡信息的傳播最初是以文本的形式進行傳播的,但是人們很快厭倦了枯燥無味的單純的文字的排列,開始賦予文字以新的生命。于是,人們用ASCII字符為元素,通過組合、排列形成生動有趣的圖形。如:O(∩_∩)O~~(開心)、%>_<%(哭)、(~﹃~)~zZ(睡覺)、(*^__^*) (害羞)、(⊙o⊙)…(餓)、=_=(困)等等,這些簡單的由字符組成的圖形在網絡交流中的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將原本冰冷的字符,經過聯想變為了生動的圖形。這種圖形比文字更為生動有趣,也增加了人們對于交流的興趣。
將字符變為圖形的這種有創意的圖形設計,將文字符號轉變為圖形符號,根據字符原本的視覺特點,把它作為圖形的基礎元素來加以組合、排列,形成簡單但又能很好表達信息的象征圖形,比文字來的更加生動,更容易讓交流者接受,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1.2 將圖形變為字符
網絡交流中,交流者往往用幾個簡單表情圖形來表達自己想要說的語言,雖然簡單,但包含的信息量卻是很大的,人們可以省略大段的文字,用幾個簡單的圖形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難過)、(害羞)、(高興)、(太棒了)、(生病)等等。除了網絡中提供的圖形表情,用戶可以根據需求自己制作、分享自己喜歡的圖形表情。
這種看圖說話的圖形表情在網絡中應用廣泛。原因是因為簡單、生動,就像創意圖形一樣,能夠準確的傳遞信息,并且被受眾說理解和接受。這是一個“設計師—圖形—受眾”的過程,也是“情感—圖形—情感”的解碼的過程,在這樣一個交流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情感的相互感應。
1.3 動畫表情
網絡上即時通訊除了文本和圖像之外,還包括了很多的動畫表情,動畫表情是網絡交流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形式,將靜止的表情變為連貫的動作,使圖片更加生動形象。
2 移動互聯網助推表情火爆
“人都是懶的”,LINE大中華區總裁Frank Lee認為表情貼圖得以流行的首要的原因在于手機。如今的表情貼圖除了可以表達人們的情緒之外,還能夠表達更加具體的信息。現如今的表情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情緒類的,一種是場景類的。以前需要文字來表達的信息現在只要表情貼圖就可以搞定,這大大降低了輸入時間的成本,使溝通更加快速,更加頻繁,這些都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溝通的便利。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這些移動設備讓網絡更深入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當中,它們不僅僅是一種工具,而是人的延伸,當移動設備隨時聯網時,人也是隨時聯網的,任何一個網絡上的推送消息都是直達人本身的,并且對人造成打擾,正是這種普遍的注意力的分散的情況下,圖片成為了互聯網上最受歡迎的內容之一。短信這種還在采用純文本來溝通的工具就顯得枯燥無聊,已經不適應互聯網新世界的居民了,它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而表情則可能是壓倒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結語: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消除了人們在地理位置上的界限,能夠讓相隔千里的人們進行溝通,在這種溝通當中,人們最常使用的便是文字,但是文字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研究表明:“人在面對面的交流中,通過文字表達的信息只占35%,剩下的65%靠肢體、表情、語氣等表達。很顯然,在人們在互聯網的溝通交流中會相應的丟失一部分信息,這很容易引發誤解。由此可見,用表情來進行溝通可以消除單獨由文字溝通帶來的誤解,是剛性需求。表情的出現和發展是互聯網發展傳播交流功能的一個必然的結果。
[參考文獻]
[1]夏志紅.論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2-11-25.